明雨师说
上周五晨读时,我和孩子们观看了一段为时12分钟的视频。下午和部分孩子茶会时,我们略微讨论了一下,然后请元润写一篇评论。具体如下。
当机器能代替人类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也许能使我们看待自己更清楚一点?人类的良知、创造力、艺术表达……与这些紧密相连的工作,都是无法替代的。
上周经王帅老师分享,同学们一起看了一辑梁东先生的访谈节目——《生命·觉者》。这一辑的主角是互联网专家段永朝,讲如何从“史观”的角度,看待互联网的定位与影响。段先生的许多见解,乍见之下令人耳目一新,似乎很有深度与智慧,加上短片富有张力的剪辑,说服力很强。然而若是细细体会,会发现其中“似是而非”的话太多了,如不加以明辨,恐怕会耽误大事。
访谈开头,段先生先解释为什么要通过“史观”来认识生命。他说“生命”两个字应该分开看:人人都知道“命”,却对“生”没有感觉——人既不知自己初生时的状态,又不知“生前”身在何处。所以,对“生”的了解,是人类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此言谬矣!梁东先生还出过一本书叫做《处处见生机》呢!身处鲜活的世界,若是连“生”都看不到,和死了有什么区别?“生”不只是“出生”,我们身处的“大自然”就时时刻刻都在“生”。蒌蒿满地,河豚欲上,就是生机所在。包含我们的“大生命”也是如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继承与创造,就是生机所在。对“生命”的认识,的确不该局限于此身,应是宽广(一体)而深远(连续)的。段先生最后的结论和这有些相似,故令人难以质疑。
接下来,他将史观分成了三种:“退步论”、“进步论”与“循环论”,自信能通过混合这三种史观,囊括绝大部分人的观念:
首先,是“认为一代不如一代”的“退步论”。段先生以古希腊神话中的时代划分为例,把孔子归为“持退步论者”。“退步论”一词暗含的主张,是“崇古复古”。他说,孔子看到古代社会很美好,而现世已经礼崩乐坏,所以才说“吾从周”,整天唉声叹气。这与孔子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何其相左?崇古与复古不同,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也。《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代际之间的损益,态度非常积极(如“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周朝的制度损益于夏、商两代,孔子“从周”,重在赞叹其“郁郁乎文哉”的气象,而不是要开“生今反古”的倒车。
其次,是占据学术主流的“进步论”。在短片下段,有对《人类简史》一书的讨论。两位先生认为这本书超越了“信史研究”,“把人类还原到一个物种的地位”,伸长了人类历史的尺度,格局非常了不起。这本书“以人类何时褪去体毛为时间节点”,其实还是基于当前对“原始社会”的信史研究(依靠物证或文字证据来下结论),是“进步论”的衍生和发挥。段先生对互联网的一系列创见中,“进步论”的影子也像同样明显。
对于“循环论”,段先生则以“东方宗教文化”、“科学性不强”一带而过。短短几句话,把宗教的“轮回转世”与“天道轮回”混为一谈,而两者本质上完全不同。
段先生认为,互联网关系到人类的进化,不能仅仅把它看成锤子一样的工具。在他的想象中,信息时代的巅峰,一切都将被重新“编程”和定义,人的命也不由自己做主了。谁做主呢?还不知道。这多可怕!难怪他们不禁感慨:互联网这一“千万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完全改变人类现有的所有认知。
他们说:“或许我们在有生之年,就能看到新的人类物种的诞生!”
这与许多人对“人工智能”的着迷、担忧如出一辙——因为对“人”太不了解,以至于都不相信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
当机器能代替人类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也许能使我们看待自己更清楚一点?人类的良知、创造力、艺术表达……与这些紧密相连的工作,都是无法替代的。那时,就要请段先生看看了:
互联网,确实只是一把好锤子。
更多学生习作可在平台对话中输入关键字【学生】
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致力于“重建大人之学”。更多信息请登录
"一滴水“的新浪博客
阅读 "立品图书“微信公众号
“辛庄师范”微信公众号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