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即将迎来新的历史性时刻——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即将在今晚23时44分,搭载着三名航天员以及4名“特殊客人”赴中国空间站。这一刻,全球航天目光再次聚焦东方,见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二十一技术一个接一个升级,直接为下一站载人登月奠定基础,但没想到,此时最开心的除了中国,竟然是巴基斯坦。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三名乘组集中亮相,他们分别是张陆、武飞和张洪章)
首先来看神舟二十一,在正式出征之前,三名航天员集体公开亮相,他们分别是张陆、武飞和张洪章,而其组成的乘组名称“砺箭二十一”,也格外有寓意,既包含了磨砺精兵的决心,也融入数字“二十一”的任务序列。
从航天员身份上来说,三人涵盖了“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段,体现出中国航天人才梯队的科学布局。
其中,张陆经验丰富,曾在2022年时乘坐神舟十五号执行载人飞行任务,2023年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所以也在此次任务中担任指令长一职。
武飞与张洪章是首次飞行的新面孔,前者更是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执行飞行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他作为一名飞行工程师,主要负责空间站组合体的平台照料与站务管理,确保这个国家太空实验室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最佳状态。
张洪章则完成了从地面科研人员到太空载荷专家的华丽转身,进入空间站后,将发挥其科研背景优势,承担空间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任务。
(中国空间站将首次迎来4只“航天鼠”,它们经历魔鬼式训练,最终通过考核,即将替人类“探路”)
其实,除了三名航天员外,此次神舟二十一号还会额外携带4名“特殊航天员”升空,他们便是经过大量训练才脱颖而出的“航天鼠”。
而这些“航天鼠”的选拔过程,一点不比人类航天员轻松,不仅需要从300只候选者中挑出来4只,后续还经历了真正的“魔鬼训练”。
比如在转棒式疲劳仪上,它们需要在加速旋转的转棒上坚持110秒以上不落地;在二维小鼠旋转仪中,要经受相当于人类航天员的迷你版“转椅训练”考验;从旋转仪出来,它们还得立刻挑战走平衡木。
不仅如此,心态和智商也是重要考核指标。科研人员把小鼠长时间头朝下吊起来,只有那些拼命扭动、敢于反抗的“乐天派”才会被选中。等进入空间站后,这4只“航天鼠”将在轨饲养5到7天,重点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为未来的载人登月等深空探测项目提供宝贵数据和“探路”。
(中国稳步推进国际合作,启动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之后他们还会和中国航天员一起参与训练)
事实上,对于载人登月,我国一直在稳步前进,当下,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飞行产品已完成初样阶段主要工作。今年,工程团队已组织完成了一系列关键试验,包括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二级动力系统试车、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等。
不难看出,无论是“航天鼠”在轨研究,还是神舟系列发射技术,均体现出我国坚持2030年登月目标不动摇。
据悉,神舟二十一和空间站的对接技术已经获得新升级。在这之前,神舟十二号至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均使用了6.5小时交会对接方案,虽然放眼全球也称得上先进,但其毕竟收到发射时间窗口约束。
而神舟二十一不同,它将首次采用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不仅缩短对接时间和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削弱发射时间窗口的限制,以更高的精度与空间站完成快速对接。
与此同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国际合作也在稳步推进,比如择机安排一名巴基斯坦航天员以载荷专家的身份执行短期飞行任务。
总之,中国航天人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诠释着“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的航天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