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时隔26年李开复再登TED演讲台,这次除了AI还有爱

时评| 心情 | 文艺 | 鸡汤 | 影评 |言论

就在昨天李开复更新了他的微博——是一个视频,内容是李开复时隔26年再次登上TED的演讲视频,视频内容不长只有十四分钟,如果有时间我也建议各位可以去看一看该视频。而今天我,就大致涵盖一下视频说了什么。

李开复的第一句话解释了今天的演讲内容:“我将会谈谈人工智能和人类如何能够共存”。

“我似乎错了”

在这句话结束后,我本以为即将的内容是关于AI(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话题,但李开复却在这时说自己过去的价值观曾有错误,然后讲起自己妻子在产房里准备迎接他们爱情结晶时,产房外的他却焦急的看着时间,因为如果孩子不能在11点半前降生的话,这位准爸爸可能就要离开医院而跑去跟苹果的老板汇报关于人工智能的报告。他是幸运的,女儿在他犹豫是否做着荒唐行为焦虑时诞生了。

他如愿的准时向当时的苹果CEO进行了报告,而且这次的成功也促使他26年前登上TED进行演讲该人工智能项目,这也让他和当时媒体笃信这是一个大发现,然而随着时间的进程,李开复也意识到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拥抱AI

李开复形容自己当时的发现在人工智能中的地位仅仅如同发现葡萄牙附近的小岛而已,而在之后(大约十年前)大约十名北美科学家发现了人工智能重要的一环——深度学习。它通过在某一领域大量的数据学会做预测或抉择的技术。

现场还做了个有趣的实验:AI川普的英文和中文发言。深度学习也成了人工智能十分重要的符号,而且李开复也坦言这里并有美国引领着。但李开复补充道,这是一个实践的时代,而中国在这方面就极具优势了,他提到了IT行业普遍的996工作模式(从早上九点上到晚上九点,一个星期六天上班),相对于美国硅谷的竞争方式,国内显得更为激烈,也由于这种创业模式促使国内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质量也得到质的飞跃。

雷厉风行的行业作风加上在夹缝中生存的能力,加速着国内的发展,在此李开复更是提及了国内移动支付的交易模式,由于it技术的发展这项交易方式覆盖了国内7亿人。而且因为庞大的使用规模,也成就了给企业家收集海量数据的机会,促使中国AI在很多方面也走向世界的前列。

“随着美国引领发现时代,中国引领实践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

而这项技术革命讲给社会和经济,文化带来巨大的发展。据普华永道估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带来16万亿美元的全球GDP增长。这会帮助消除贫穷和饥饿。

对AI的反思

AI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别的事情,它将威胁许多人的生计问题,流水线的工人,服务员及许多操作简易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屏幕也显现了一份表格所被代替的工作种类及预测的时间。

但比失去工作更严重的是失去意义,工作从很久以前就赋予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概念,我们已洗脑相信工作赋予我们存在的理由。

而李开复本人就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然而在几年前这种作风被改变了,因为他被诊断出第四期淋巴瘤,这时候的他陷入了深思,回忆起家人的点滴,他觉得之前的做法本末倒置,李开复开始选择拥抱家庭,跟自己所爱的人更长时间的相伴。

AI和爱

我的濒死经历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也让我重新审视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意义。在所有重复性工作上,人工智能都将高出人类一筹。但我们并非因为擅长重复性工作而为人。是爱定义了我们的人性,我们存在的理由是爱。

人工智能程序并没有电影中那样拥有爱的能力,我们人类有别于人工智能。当人工智能带走了重复性的工作,我想我们可以,应该而且必须创造关爱型工作。

纬度图并不完美,但展示了四种我们与人工智能共事的方式:第一,人工智能将代替我们承担重复性工作。第二,人工智能工具将帮助科学家和艺术家提升创造力。第三,对于非创造性、关爱型工作,人工智能将进行分析思考,人类以温暖和同情心相辅相成。最后,人类将以其独一无二的头脑和心灵,做着只有人类擅长、以人类创造力和同情心取胜的工作。这就是人工智能和人类共生的蓝图。

以下为李开复的结尾: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机缘巧合,它的到来将把从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它的到来也提醒我们人因何为人。所以让我们拥抱人工智能并且互相关爱吧。

图片来源网络

Thanks

------------------------------

风生|随风而生,随心而言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15A0CWT2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