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团队: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

科学家们开始寻求一些可以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的储能技术,以满足或缓解未来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锂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其中,室温可充电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有望在某些应用领域可以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技术。

表 钠与锂元素的基本参数对比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及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所创造的可充电的世界,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储能,锂离子电池无不在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业已成为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大国和市场大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方面已具有明显优势,然而我国锂的储量在全球仅排第六,且提取难度大,70%的锂依赖进口。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和新一轮能源变革中,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特别是在我国的装机规模不断增加,越来越面临着资源、成本、性能和安全等多重挑战。在能源革命的瞬息万变中,钠离子电池因其丰富的资源、较低的成本、优异的低温和快充等性能,在众多新型储能技术中脱颖而出,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在部分应用场景的有效补充。2022~2024 年,我国的钠离子电池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链,预计在2025~2026年将开启规模化应用的序幕。

▲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

黄云辉, 方淳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5.5

ISBN 978-7-03-075130-0

钠离子电池涉及材料、化学、物理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结合。本书主要侧重钠离子电池的基础理论,揭示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创新性的研究视角;同时,还兼顾了钠离子电池的实践与应用技术,分析未来钠离子电池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除编著者外,黄洋洋、陈孔耀、李煜宇、谌伟民、高忠辉、赵瑞瑞、程方圆、郑雪莹和黄瑛等博士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数据整理和部分编写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此外,特别要感谢科学出版社的相关编辑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摘编自《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黄云辉, 方淳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5.5)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75130-0

责任编辑:万群霞 高  微

(本文编辑:刘四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sQak6pynYW7rLbxtb174PW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