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波士顿公司发布了一个关于Atlas的视频,视频中,这个外形酷似人类的机器人不仅能在凹凸不平的草地上平稳快速地奔跑,还能完成跳跃、旋转以及空翻等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宛如一名职业运动员,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最像人类的机器人Atlas
Atlas是波士顿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由航空级铝和钛建造,身高约1.75米,重达82公斤,蓝光LED照明,配备了激光测距仪和立体照相机,通过液压来驱动四肢。Atlas经过几个版本的更新和优化,身材变得更加纤细,体型也更小,身后的电池背包摆脱了电缆的束缚,更加有效的机载液压泵大大提升了移动的性能。
不仅如此,Atlas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传感器采集位姿数据来保持身体平衡,以及头上的激光雷达定位器和立体摄像机来规避障碍物、探测地面状况以及完成巡航任务。可以说,Atlas是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最高科技水平的体现。
人工智能的概念在1956年被首次提出,并入选了“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成为了近些年的热点话题。从波士顿公司发明的机器人到无人驾驶技术,在一些人感慨技术越来越发达、生活水平因科技变得更高的背后,出现了许多对未来感到担忧的声音。
“终结者”式的情节是否会到来
可能是深受“终结者”之类科幻电影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会觉得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有些网友甚至消极地认为末日已经近在眼前。忧虑能够让我们防患于未然,飞向外太空、登上月球,还有许许多多的预言,都被时间证实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工智能统治地球的可能性。
但是,在考虑未来可能性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理性。参照“I Robot”里的情节,不难发现机器人要想取代人类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必须要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机器人管家,这也必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第二,必须有一台核心计算机能够同时操控所有的子单位,并拥有最高的权限;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模式。
首先,以Atlas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在短期内投入高难以实现商业化。深入到我们生活的人工智能仅仅停留在扫地机器人上,但是实在看不出这个小小的、有时候连路都不会走的功能型机器人有什么潜在的威胁。而我们每天都会频繁接触的移动端智能助手Siri甚至被亲切地称为“人工智障”,智能程度较高的比如娇娇,也只是在银行的大厅里才能见到。
其次,各种智能产品的制造和生产分属于不同的公司,碎片化严重。想要做到像“I Robot”里,瞬间控制并召集所有的机器人是非常困难的。
最重要的,就是人工智能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得不说,当前机器人能够完成一系列动作需要人类的协同,智能化的操作也是基于固定的程序。再谈到意识,以波士顿公司生产的机器人为例,Atlas的智能仅仅体现在肢体上,能够像人一样活动,但要拥有同样的思考能力和意识,考虑到目前的科技水平,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虽然在现在看来“终结者”式的情形离我们现在的生活还很遥远,但是意识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界限也很模糊。一旦让人工智能拥有自己的意识,配合强大的学习能力,其成长速度可能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到了那个时候,“终结者”可能就不只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