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俄罗斯科学家5G研究揭示惊人发现

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TSU)的一组科学家近日发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将大鼠暴露于5G辐射频谱后,其脑组织发生了显著变化。

自5G手机基础设施普及以来,关于其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5G射频电磁场(RF-EMF)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但至今尚未有定论。

为了深入探究非电离辐射对不同年龄段啮齿动物的影响,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生物学和生物物理研究所(Biology and Biophysics Research Institute)的首席研究员娜塔莉亚·克里沃娃带领团队开展了此项研究。

科学家们选择了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对象,这种大鼠因其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与人类相似而备受青睐。实验涉及三个不同的年龄组:5-6周龄大鼠(相当于人类青少年)、10-11周龄大鼠(相当于40岁及以上的人类成年人)以及17-18周龄大鼠(相当于65岁及以上的人类)。所有大鼠均在RF-EMF频率下暴露5周,这相当于人类寿命的大约四年。

虽然研究结果显示,暴露于辐射的大鼠在外观上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但对大鼠脑组织进行的更深入分析却揭示了惊人的发现:抗氧化剂和氧化剂的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

克里沃娃表示,目前尚无法确定这些变化是否会对大鼠的认知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也不清楚它们的身体是否会以某种方式补偿这种干扰。因此,她呼吁对该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托木斯克的研究还首次成功测量了笼中啮齿动物的辐射吸收率。这一成果得益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放射物理学团队和由研究生拉姆达斯·马兹马纳扎罗夫领导的团队所设计的5G天线和吸收率测量方法。他们的研究成果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在《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s)杂志上发表。

该研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的国际电磁场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针对公众对5G电磁场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的关注问题,提供基于科学和客观的答案。

据克里沃娃透露,如果资金到位,下一阶段的研究将聚焦于雌性大鼠,并深入调查5G辐射如何影响它们的后代。

您可以在朋友圈分享这个故事;关注『跟着大事跑的人』,全球热点尽在掌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OMaVukPHv4qqn1elTxNz3S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