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确定了,神舟18号飞船返回时间确定在11月4日凌晨时分,神十八即将从400公里外太空回到东风着陆场,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将牵动着国人的心,那么,神十八航天员将会经历哪些考验?
随着神舟19号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新一组航天员乘组进入天和核心舱,两组6名航天员齐聚太空,中国空间站舱内再次出现了热闹非凡的场面。
中国空间站吨位虽远不及国际空间站,不到国际空间站的1/4,但同时驻留6名航天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天和核心舱内设有三个“卧式”睡眠区,问天实验舱内设有三个“立式”睡眠区,后期随着空间站的发展,可增加睡眠区。
神舟18号乘组与神舟19号乘组进行了工作交接,移交了最重要的中国空间站钥匙,空间站钥匙是一种特殊的扳手,可开启舱门,象征着空间站责任的交接,是空间站航天员的传承。
工作交接意味着神舟18号航天员的在轨生活进入了尾声,即将乘坐神舟18号飞船返回地面,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轨道舱除了拥有对接功能,还是航天员工作学习的场所,返回舱是航天员返回的舱段,负责将航天员带回地面,里面配备了座椅,推进舱专门用于提供动力,里面装有推进剂和发动机,为飞船调姿和制动。
神舟18号返回过程可细分为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和着陆阶段。
当地面向神舟18号发出返回指令后,意味着飞船进入制动飞行阶段,首先是推进舱主推发动机启动,调姿和制动,先离开空间站轨道,接着分离轨道舱,然后进入返回轨道。
当完全进入返回轨道后,关停主推发动机,只使用姿态发动机调整姿态,飞船做自由落体运动,地球引力和稀薄的大气阻力使其嗯高度下降,这就是自由滑行阶段。
当高度降至距离地面140公里时,分离推进舱,你可能觉得可惜,为何不把推进舱带回地球,因为推进舱不具备返回条件,高速飞行时的大气摩擦能将其化为灰烬。
当飞船高度低于100公里,意味着进入再入大气层阶段,飞船速度越来越快,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扰乱和阻隔信号,这就是大家所说的“黑障区”,返回舱无法通讯,只能通过地面测控站来跟踪位置。
“黑障区”是对返回舱技术的最大考验,舱外是数千摄氏度高温,出现红色火焰,舱内却温度适宜,这也是对航天员内心的一次巨大考验。
杨利伟在首次飞天返回时,曾在“黑障区”看到舷窗上有“裂纹”,顿时紧张起来,赶紧看向其它舷窗,也有“裂纹”,杨利伟这才安心,证明“裂纹”其实是一层防烧涂层,目的是给舷窗降温。
离开“黑障区”后,飞船很快来到距离地面约10公里高度,进入着陆阶段,依次弹出引导伞、降速伞和主伞,为了再次降速,在距离地面1米时,返回舱底部四个固体反推发动机点火,着陆速度降至1至2米。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