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诺奖是有方法论的,并且真的有大神猜的八九不离十。以下是综述,很少个人原创。
2023年12月举行的诺奖颁奖典礼
预测诺奖大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看得奖,某些奖的获奖者和诺奖的获奖者重叠度很大,比如著名的沃尔夫奖。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三位得主:Anne L'Huillier,Ferenc Krausz和Pierre Agostini中的Anne L'Huillier和Ferenc Krausz正好也是2022年沃尔夫奖的物理奖得主。但沃尔夫奖中的Paul Corkum换成了诺贝尔奖中的Pierre Agostini。
好了,2023沃尔夫物理奖没发,2024年的给了Martin Rees,领域是宇宙学和天体物理。也许没那么快。
那么我们从历届沃尔夫物理奖中,也确实能筛选出一些有希望/看着脸熟的候选者。
2021年的Giorgio Parisi已经得过诺奖了。
2022年的Pablo Jarillo-Herrero、Allan H. MacDonald和Rafi Bistritzer还有希望,他们的工作是转角石墨烯,前些年非常火的天才少年Cao Yuan就是Pablo Jarillo-Herrero的学生。
转角石墨烯示意,天坑专业的研究方向之一
(据我所知,转角石墨烯暂时还没有实际用途。至于相关科普,我将在10月8日的分享中强行科普)
2018年是Charles H. Bennett和Gilles Brassard,其中Bennett是我非常喜欢的物理学家,他们工作的领域是量子信息。BB是量子加密的提出者,他们提出的BB84加密算法是最早的量子通讯加密算法之一。这个领域已经进入实用了,比如“量子密话”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
“量子互联网”会比量子计算来的快
量子网络及量子加密通讯虽然不及量子计算火,但这个领域是量子信息技术中率先进入实用的产品。国内外都已悄悄的用起来了。
往上跳过几年,凭个人好恶,我们来到2023年的Peter Zoller和Ignacio Cirac,这两位是量子计算的奠基人之一。前些天,我曾还说“作为欧洲大国,西班牙竟然没有诺贝尔物理奖”,这Ignacio Cirac就是西班牙人,小小的期待一下吧。
Zoller和Cirac
再往上跳过很多年,作为考古爱好者,我们来到1998年,Yakir Aharonov和Michael V. Berry两位,前者因AB效应,后者因Berry Phase而扬名物理学很多年,这两项工作都是关于量子力学相位的。相位对量子力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AB效应中的另一位B,Bohm是奥本海默的学生,真正的宗师级人物,可惜已经去世多年。现在由他的学生Aharonov和Berry再凑一对得个诺奖是很多物理人心中的期待。
Aharonov(左)和Berry(右)
除了沃尔夫物理奖,一些更专门的奖项,比如理论物理的狄拉克奖,凝聚态物理的巴克利奖等也可参考。
我们发现2017年Charles H. Bennett也得过狄拉克奖,这次他是和量子计算另两位开山级人物David Deutsch和Peter W. Shor一起获得的。如果这个组合能再获诺奖,那真的是非常疯狂了。
左至右:多伊奇,班内特,肖尔(可以说是量子计算最强三人组了)
(注:可以实用的量子计算还未真正实现。)
除关注奖项外,还有一个重要风向标是看高被引文献。2024引文桂冠奖物理学的得主是以下几组:
又是:Peter W. Shor和David Deutsch,理由是:表彰对量子算法和计算的革命性贡献。
又是:Pablo Jarillo-Herrero,Allan H. MacDonald和Rafi Bistritzer
理由是:在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和相关的莫尔量子器件的物理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理论和实验贡献。
但多了一个:Christoph Gerber,理由是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不得不说原子力显微镜真的是现在物理学家的日常生产力工具。鉴于以前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的得奖,如果原子力显微镜也得奖,可以说并不让人惊讶吧。
1985 第一个原子力显微镜
最后,还需要考虑诺奖发奖的轮换性,简单说就是几个领域轮着得。比如:量子光学、天体物理最近几年真的是经常得啊。掐指一算,有的人就说凝聚态物理已经7年没得了,上一次还是2016年Thouless, Haldane和Kosterlitz三位得的。顺便说一句,这三位其实是英国物理学家,只是因为在美国工作,就被很多网站标为美国人。
2016,三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奖状
Anyway,有人就预测今年该凝聚态得,并且很可能是Eli Yablonovitch和Sajeev John两位因发明光子晶体而得奖。
小结一下,我的看点(比较八卦)是:
1. 有没有70后得诺贝尔物理奖?截止目前还真没有。
2. 有没有女性得?(2018年之后已经有三位了)
3. 会不会有中国人/华人得?(上一位是2009年的高琨先生)
目前华人学者中,有几位60后呼声还是很高的,比如去年刚刚获得巴克利奖的薛其坤院士(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华人学者文小刚(凝聚态理论)和叶军(冷原子)等。
说到叶军,就不得不提到Debbie Jin(金秀兰),金的父亲是福州人,若非英年早逝,金大几率会成为某届的诺奖得主。
---
10月8日下午16.00起,荒原书店将同步举办一场诺贝尔物理奖与量子力学的分享。活动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回顾一下往届的诺贝尔物理奖与量子力学,然后欢迎大家竞猜2024年的物理奖得主,17:45谜底揭晓后,猜中一名获奖者就将获得我们的大奖。
同时我们还会针对获奖者及研究领域进行解读和互动,参与线下活动的朋友将参与抽奖,每人都会抽得一份奖品。
总之,这将是一次内容丰富的活动,欢迎参与。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