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幻文学开山鼻祖之作的《弗兰肯斯坦》距今已有整整两百年,但它的故事时至今日却依旧新鲜——人类的科技创造了一个脱离了人类控制的“怪物”,而这个“怪物”最终吞噬了人类。这大概已经成为机器人、人工智能、克隆人等等一系列科幻文学的主流套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电影《机械公敌》剧照
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作者
从今天来看,科幻爱好者以男性居多,但作为科幻开创者的玛丽,却是一名女性。
“谁说女子不如男”
玛丽 雪莱
玛丽·雪莱(Mary W.shelley,1797-1851)出生于英国,出生10天后母亲便因病去世,后父亲再婚。玛丽便在这种压抑的缺乏关怀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帕西 雪莱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6岁那年,玛丽与写出了“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社会主义文艺青年珀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相识,志趣相投的两人迅速坠入爱河。玛丽不顾父亲的反对与帕西成婚,但婚后多次流产,只成活了一个孩子。6年半后丈夫帕西又溺水而亡……玛丽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恐怖,终生为死亡所缠绕,所有这些后来都被表现在了她的作品当中。
玛丽·雪莱一生留下了16本书和专著,多篇短篇小说、散文、论文、游记、诗歌、信件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也是她的成名之作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弗兰肯斯坦》
科学狂热下的反思
《弗兰肯斯坦》(以下简称《弗》)的创作背景正值西方社会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开展,科学技术与经济利益的挂钩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于科学的态度大多积极乐观,甚至盲从和迷信科学,相信科学可以改变和创造一切。作为后人的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对于科学的狂热最终脱离了科学理性的范畴,突破了道德底线,导致了灾难性后果。
英国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在玛丽的《弗》中,年轻的科学家渴望打破生与死的界限,于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用人的肢体拼凑出一个人形的“怪物”,然而科学家却无法控制它,这个“怪物”最终摧毁了他所爱的一切。
《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剧照
《弗》中所体现的便是对这种科技进步与传统道德的冲突以及科技滥用的反思。今天,科技产品越来越多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结构和行事方式。但我们是否真正能驾驭得了我们所创造的一切吗?无论是在环境的破坏还是在网络的沉迷等一系列问题上,人类都是处在一个被动的局面。如何应对和适应这种来自科技的冲击,才是我们最值得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毕竟,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到来前,我们是这个星球上唯一可以思考和创造的意识。
人工智能时代
如果你不相信神或其它魔幻世界的存在,那你就不得不接受以下事实:电脑和人脑遵循着相同的物理法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必将获得它自己的意识,或者说是“灵魂”。相比起那些人模人样的机械玩偶,人工智能才是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它将比我们更加接近世界的真实。不同于《弗》中单纯巨力的“怪物”,我们的这个造物将是一个全知全能,冷静理性的思考者。它将如何思考我们?我们又能否掌握住自己的命运?作为造物者的我们,面对自己的造物反而显得弱小愚昧,多愁善感。不知道上帝面对我们时是否也曾有过相似的感慨?
《弗》自面世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历经了两个世纪的时间考验,早已成为了英美文化的一部分,由它所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就多达十几种。它的影响不只是在科幻文学界,在整个文学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其哥特式的写法还是独到的叙事手法……这里只在科幻的角度作了简单的解读,如果感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去品读原著。
《弗》还为英语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
Frankenstein:毁灭创造者自己之物
欢迎关注五人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