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前庭觉?
01前庭觉的概述
前庭觉是指在受地心引力作用及个体躯体移动(特别是头部运动)刺激时形成的感觉。前庭感受器位于内耳,结构独特,其感受到的躯体运动信息传入中枢后与小脑及其他神经建立广泛联系,参与多种人体活动。
02前庭器官的结构
前庭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同处内耳,他们通过位听神经与中枢发生联系。内耳结构复杂而精细,称为迷路,内耳迷路有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组成。外层骨质为骨迷路,其内层套膜性管道,名为膜迷路。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以及膜迷路内部均充满淋巴液,前者称为外淋巴液,后者称为内淋巴液,两种淋巴液并不相通,成分和比重也不相同。膜迷路包括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蜗管,它们相互贯通。声音及身体运动会引起淋巴液波动,刺激听觉感受器或前庭感受器,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神经冲动。
二、前庭觉的五大功能
1. 脑干部位统合所有输入的感觉信息
2.侦查头部的位置
3. 调节身体及眼球的动作,特别是身体与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
4.维持肌肉张力,影响姿势及平衡反应的功能
5.维持身体及情绪的稳定性
三、前庭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01前庭觉奠定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
儿童正常生活学习活动中的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及行为的精确表达,以及脑功能的发展等方面都离不开前庭觉的参与。前庭觉参与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维持正常的姿势
前庭器官不断将躯体动、静态信息传入中枢,确保个体头部与躯体保持合理的、省力的姿势状态,实时应对失衡,维持身体平衡,为个体开展各种动静活动提供保障。如果这方面功能不良,个体将无法及时感觉躯体位置变化,会表现出反应迟钝,易跌倒或撞击他人物品等现象。
运动发展的基础
儿童运动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都伴随着前庭功能的发展和完善,前庭系统参与运动的感知和调整是儿童运动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功能系统之一,前庭功能异常直接影响儿童的动作表达,如动作笨拙、手脚不灵活、体态僵持,甚至害怕运动。
促进大脑发育
前庭感觉系统和大脑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不断向大脑输入多种信息,对促进儿童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提高注意力和反应灵敏度
前庭系统参与维持中枢的觉醒和警觉,在促进儿童注意力发展和维持个体注意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面对新鲜刺激或突发事件,个体可以快速有效应对,不少特殊儿童存在前庭功能失调、中枢唤醒水平低、警觉性差,常常云里雾里,差错频发。
确保其他感觉信息有意义
个体对目标的全面认识需要多种感觉通道的协调参与,各感觉通道能否及时、准确和持续定向传递给目标并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前庭系统的高效等位功能。
前庭器官适时调整个体头和身体的方向,使个体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进行有效的感觉。这样个体的其他感觉信息才能真切反映客体的信息。前庭功能欠佳的儿童或成年个体,视觉随目标的移动而变化,实时定向就变得困难,或不能高效获得移动的视觉刺激信息,无法判断视觉空间等。这在学习困难学生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如阅读中的跳行、漏/添加字词、动作多余而不自知等。
02前庭觉影响儿童情绪行为及社会交往
儿童的前庭功能还会影响其情绪。行为及社会交往良好的前庭功能,有利于儿童调控自己的情绪行为状态,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使心情变得舒畅、安心
前庭刺激会对儿童情绪行为产生影响,如婴儿喜欢摇篮的晃荡,哭闹的婴儿被抱起或晃动时会变得安静。独立行走后,儿童喜欢转圈、喜欢走路边石等以给予自身失衡刺激。孤独症儿童喜欢转圈、荡秋千等使其产生前庭刺激的游戏和活动。即使是成年人在摇摆的设施上接受了前庭刺激也会觉得心情舒畅、身心放松。所以,可以肯定前庭系统是作为参与个体活动非常广泛的系统,也会与人类个体的情绪,情感系统之间有着深远联系。
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
前庭功能缺陷的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面临不少困难。这样的儿童可能因为动作过大,伤害到同伴而使游戏环节终止,或者出现答非所问、视而不见、视听觉与动作不能有效配合等情况。儿童对这些问题往往并不知道,更不能理解同伴为什么会做出那些不可思议的反应。
总之,前庭系统作为广泛参与个体内活动的系统,在儿童的成长发展和个体的生活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组织协调和维持个体觉醒状态的功能。前庭系统发育不良,给儿童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如导致不自信、恐惧、伤心、生气、过度兴奋等情绪问题。
三、前庭觉失调的表现
1. 影响学习
例如:阅读时坐不住、小动作多、缺乏耐心等。
2. 影响活动
例如:大脑无法保持警觉状态、动作笨拙、运作协调能力不好等。
3. 重力不安
例如:拒绝奔跑、跳跃、摇晃等感觉,怕高、害怕跌倒等。
4. 敏感
例如:抗拒任何旋转、不喜欢秋千、滑梯游乐设施等。
5. 迟钝
例如:不断追求动作方面的刺激、特别喜欢旋转而不觉得眩晕、好动、专注力短暂等。
6. 行为失常
例如:左右分不清,穿颠倒鞋子、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方向感不强、常会跌倒或撞墙、容易恐惧、伤心、生气或过度兴奋、缺乏自信心等。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