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关于“欧亚洲”的文章,这个想法其实在心中酝酿已久,但在写的过程中发现,“欧亚洲”这个词的英文Eurasia早就有了,原意是指欧亚大陆。不过中文的洲名叫法“欧亚洲”应该是我第一个提出。在网上倒是搜出了不少叫“欧亚洲”的人名,姓欧的人家的孩子,名气挺大气。
欧洲和亚洲同属一块大陆,本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随着历史演变,欧洲人最早确定了欧亚的分界线。如今的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相当绵长,总共不下于5000公里,这些地点实际上都位于欧亚大陆上。世界上任何两个大洲的分界线都没有这么长,可以说欧亚洲完全是被人为分开了。
亚洲的名字叫“亚细亚洲”,欧洲的名字叫“欧罗巴洲”,最早是由生活在爱琴海的腓尼基人提出来的,他们以爱琴海为界,东面是亚细亚洲(意为日出之地),西面是欧罗巴洲(意为日落之地)。到了希腊文明时代,希腊人又在腓尼基人的基础上,将地中海以东称之为亚细亚洲,以南称之为“利比亚洲”或“阿非利加洲”。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希罗多德将当时认知的世界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他也沿用了古希腊人传统的欧亚分界线。后来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根据自己整理的地理知识和最新发明的投影法,绘制了一幅当时的世界地图,也只包含欧亚非三洲,他将欧亚分界线增加了一个土耳其海峡。
随着罗马帝国崛起,疆域空前广大,就把欧亚分界线从爱琴海和地中海换成了“黑海—亚述海—顿河”,非洲也开始被叫做“阿非利加(意为太阳炎热之地)”,不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也不是如今的苏伊士运河一带。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内,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都是以“黑海—亚述海—顿河”划分的,顿河以北则没有明确划分。
沙俄帝国建立后,不单向西占有了欧洲的大片土地,也一路向东扩张,越过乌拉尔山打到西伯利亚,占有了面积十分广大的土地。彼得一世在位时,沙俄版图已经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但沙俄重心始终在欧洲,俄罗斯也将自己视为欧洲国家,历史上一直不断努力,希望得到欧洲的接纳。
当时的俄罗斯只有少部分土地位于顿河以西,不利于沙俄融入欧洲。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沙俄地理学家塔季谢夫提出,旧的欧亚分界线已经不符合事实,欧亚边界应该沿着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延伸,经大高加索山脉,到黑海,取代之前的顿河分界线。后来这一分界线被称为“塔季谢夫分界原则”。
如此,欧洲的面积比先前以顿河为界时又大大扩张,欧洲其他国家也大都认为欧洲的扩张对自己有利,也都默认了这个划分方法。那时正是欧洲列强征服世界的时期,地理区域划分的话语权基本上都在欧洲人手里,而现代地理学又是从欧洲起源的,所以这条欧亚两洲的分界线就被延用了下来。
从其过程来看,欧洲和亚洲的划分缘由完全是人为意识的结果,也是现代地理学首先从西方发展起来的直观反映。如果没有这些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演变,欧亚大陆很可能就会被认为是一个大洲。况且,欧亚分界线也是不断变化的,包括其与非洲的分界线也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再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历史滚滚向前,世界一直在变,如今的欧洲早已不像以前傲视全球,如今的亚洲发展迅猛,很多方面正在追赶甚至局部超越。随着地缘政治和经济突围的需要,“欧亚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俄罗斯也一直在致力构建“欧亚经济联盟”,甚至提出讨论建立欧亚安全体系。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在积极推动“欧亚一体化”进程。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在促进欧亚一体化,促成“欧亚洲”的早日实现。普京也表示将继续与中国合作,将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进程与中国朋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实现“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宏伟构想。包括G7里面,欧亚洲国家就占了5个,金砖组织的大国也基本在欧亚洲。欧洲国家的态度和积极性也极其重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