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互联网化大数据杀熟?
你去订个机票,订个酒店,第一次查询的时候,显示价格是500元,等你外边干点儿事回来又一查,同样的航线班次
同一个酒店,价格比第一次查询的时候涨了。
为什么呢?因为平台软件记录了你的操作,第一次查询它可能认为你就是随便搜搜,你第二次再查询,它基本就能断定你具备很强的购买欲望,对价格的敏感度会下降,于是乎,平台“揣测”了你的想法,把价格提了上去。
二、定价的三种逻辑!
一般常用的定价方法有三种,成本定价,竞争定价和需求定价。
成本定价很容易懂,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和税费,就是产品的售价,比如鞋。
成本定价法最简单,但有缺陷,因为成本定价法没有考虑市场竞争的情况。你能生产鞋,市场上有100家都能生产。所以你的定价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市场竞争情况,甚至有时会亏本销售。这就是竞争定价法。
但是经常买机票的我们通常知道,机票越早买越便宜,越晚买越贵,你要临起飞前3个小时买,不仅不打折,还有可能要加价买才行。你看,同一个班次,同样的飞机和服务,没有任何区别,但就是每个人的机票价格不同。这种定价就是需求定价法:如果客户的需求越急迫,那么我卖的价格就提高,如果客户需求不太急迫,那我就定低价把客户留住。
按需求定价,说白了就是看人下菜碟,按人定价。因此很多人不接受。
三、互联网大数据杀熟,该不该被谅解?
被曝光的互联网的酒店机票“杀熟”的案例,我们应该唾弃还是应该给予理解?
如果站在酒店和航空公司角度,如果明明知道一个客户能够接受全价,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当然没有再打折的意愿。
那么为什么市场上很少采用这种方式呢?
因为判断一个客户的心理接受程度,是需要成本的。商场里表现为讨价还价,相互试探,都等对方说出心理价格。(你看,我们本身对这种根据心理预期定价其实不排斥),但问题是挨个确定心理预期的成本太高了,你去肯德基,服务员先跟你唠五分钟天,再告诉你汉堡的价格,没有可行性。
但互联网不一样,它可以记录你的操作,综合各方面数据来“推测”出你的心理预期,所以它更容易杀熟。
所以我个人以为,互联网大数据杀熟,应该被理解,不该被唾弃。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