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买买买前需要注意这些

大数据说:我认得你,所以涨价!

一般情况,网络订购都会有一些优惠。然而,大家没有注意的是,随着大家的购物习惯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一些网络公司却开始利用大数据搞起了“杀熟”生意,老客户不但没有得到更大力度的优惠,反而比线下还贵。

一个冰激凌的成本为5块,商家获取最大利润的办法是卖给“土豪”10元,“普通人”8元,“穷人”6元。

前有航班信息非法叫卖、机票搭售,后有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近来槽点满满的在线服务平台频频陷入消费者信任危机。

300元的酒店房间,老客户就要380元?

近日,有微博网友自述其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引起网友关注。

都是佛系公司吧,不‘杀生’。

网友纷纷跟帖:

“我和同学打车,我们的路线和车型差不多,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

“选好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价格立马上涨,甚至翻倍。”

“我老公消费比我低,开通不限流量服务的时候,他只要开通88元的套餐,我必须得开通138元的。”

“同买一场电影,我的37元,同事32元,就因为开了会员??”

……

在微博文章发酵之前其实已经有人做过实验,两个人用同一款打车软件去相同目的地,手机软件显示出的价格信息居然相差30%。如果你平时经常用这个打车软件,偶尔加价10%你同意了,下次再加价20%你又同意了,那么在平台大数据库,你的用户标签一定是“价格不敏感型”。

还有更不易察觉的,你在网上购物,不同消费等级的用户,收到不同金额的优惠券,最终实现了对同一商品的不同人群实行不一样的价格,但大家看到的价格却是一模一样的!

检测你的消费行为,精准点杀。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在“裸奔”,数据掌控方只要有心,通过大数据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是存在可能的。

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但同时,也可能被用来做道德违规操作。

通过分析用户上网行为、购物模式、使用设备等,对用户差别定价的技术,已经很成熟。

差别定价不等于价格歧视,“不同人不同价”也难说违法。

然而,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电商定价模型再精妙,恐怕也无用武之地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03A0QF7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