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重来,关注才有爱
3月14号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它是情人眼中的罗曼蒂克,罗马的白色情人节。
它是数学家眼中的奥秘,纪念祖冲之的圆周率。
它是无产阶级的思念,马克思在这一天逝世。
它是科学家的追求,爱因斯坦在这一天诞生。
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天轮回,久远的碎片在这一刻重圆。
历史会选择,记住什么,忘记什么。
《龙族》里面有这样的对白:“可人不是断气的时候才真的死了。有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他在社会中死了,不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的死了。”
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有三个过程,第一个,先是肉体的消亡;第二个,再是社会痕迹的消失;第三个,最后是思想的断绝。只有最后一个过程结束了,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我们时常会问,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人说,人活着,是为了延续文明的火炬;有人说,人活着,最终的意义是死亡;也有人说,人活着,是上帝的意志。
而我认为,人活着,是为了托举,一代人托举一代人,前代人托举后代人。薪火相传的路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人类的整体进步,这种力量,就叫做托举。
今天有很多人,在朋友圈里,悼念一个人,他有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叫做史蒂芬·威廉·霍金。
他们说,一个伟人去世了。
可这个人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他没去世之前,你有去关注过他吗?
我不愿从动机的角度,去评判一个人对逝者的悼念。
不过,如果你愿意因此去了解他,欣赏他,记住他,那就再好不过了。
对于史蒂芬他在科学方面的造诣,从百度百科搜集到的资料来说,令人赞叹。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他的科学造诣,但我崇拜他对所追求事物的热爱与坚持。
在科学方面,我对他最大的印象,除了他的量子宇宙论和黑洞说,就是他对人工智能的焦虑和担忧。
恰好,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影片,叫做《机械公敌》,里面就涉及到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在它的原著里面,原著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这三大定律是基于对人工智能安全性的思考。毕竟,只有可控的技术才能够真正解放人类,失控的技术必将引领人类走向灭亡。
而在2015年,霍金号就号召禁止人工智能武器。在2017年,霍金对全人类提出最后的警告,他担心人工智能将全面取代人类,人工智能或将成为超越人类的全新生命形式,有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命物种。
他的这些悲观的预测引起我的思考,在这个思考中,我能感受到霍金生命的存在,而这个也是我纪念他的方式。
他或许死去了,但并未真正的死去,他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而这里也诠释着,活着的意义。
如果你想纪念他,请你读一下他的著作,他写过一本书,叫《时间简史》。
如果你想让他活着,就把他的思考装进自己的脑袋里,用他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生命的延续,并不是指长生不老,而是你的思想,能造福人类;你的精神,能富足下一代。
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
一代人托起另一代人,前代人托起后代人,思想的延续,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END
思想的延续,才是永生。我是阿坤,愿我们的背后是全部的黑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