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霍金是在小学,语文书上有一篇科普性文章,配着一幅奇怪男人的照片,身体蜷缩在轮椅上,肩膀一高一低,头总是歪在一边。
看到这篇文章,同学们当然发出了各种嘲笑声。“不许笑!这是霍金!”老师严厉的批评马上就压住了班里所以躁动。这一幕我记得很清楚,那时语文老师的语气是带着深深敬意的。随后,他便严肃的给我们讲解霍金的伟大与博学,以及他与病魔抗争的故事,虽然当时很小,也不觉得霍金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依然是记住了这个坐在轮椅上的男人。
真正了解霍金是在高中,那时学到天体物理,学到牛顿定律,也理解了霍金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同大多数人一样,怀着对宇宙的无限好奇,我买了一本《时间简史》,也是从那时开始,就一直断断续续关注着霍金的。
今天忽然听到霍金的死讯,第一感觉是:“他竟然会死?”怎么能想到,这个在二十一岁就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两年”的人,这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的人,竟然会突然离开。霍金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既像一个从小看着我们成长的长者,也陪伴我们多年的好友,一个距离我们不远不近刚刚好的陌生人,我们已经习惯了他时不时出来发表一个惊人的观点,或是在某个电影电视剧中给我们一个惊喜。但正如他自己所言:“在我 21 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而这个伟大的人,终于在领了55年“津贴”以后,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我们都知道霍金患有一种不寻常的疾病,这是一种早发性、慢发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由于这种疾病,他的身体在逐渐瘫痪。该疾病开始于霍金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在那时,他发现自己动作越来越笨拙,时常不知缘由地摔跤,划船也变得力不从心。有一次,他还从楼梯上摔下来并且头先着地,造成暂时的记忆力轻微丧失。在21岁时,医生诊断其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只剩两年可活。
霍金曾经谈起过死亡:“在过去的 49 年里,我一直生活在过早死亡的预期中。我不害怕死亡,但我并不急于这样做。我还有太多的事情想先做。”
在于疾病抗争的岁月里霍金提出过很多理论:奇性定理、黑洞理论、无边界宇宙理论、外星人论、星际移民论,霍金还在GMIC2017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讲《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谈及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在他找出的如此之多的贡献中,最主要的是他与罗杰·彭罗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广义相对论框架内的彭罗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关于黑洞会发射辐射的理论性预测(现称为霍金辐射)。
世界级顶尖杂志《天文学》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当20世纪物理学的成就被客观地承认时,史蒂芬·霍金的成就将被大书特书地载入科学史册。”
霍金曾说:“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巨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与精神遗产,或许我们不是天体物理学家,但我们依然可以继承霍金的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
世间再无霍金,世间永留简史,希望他一路走好。
让传播立体起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