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讓一些人反覆觀看網上某項技能的視頻,然後評估自己對技能的掌握程度。絕大多數人看視頻次數越多,信心就越強。然而,他們在當眾展示時,卻發現並沒有真正掌握。研究者認為,這是互聯網造成的「知識錯覺」。
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互聯網獨有的。很多技能「看會了」,一上手,才發現難以駕馭。看一千遍賣油翁倒油或庖丁解牛,也未必能達到他們十分之一的水準。更常見的例子是做菜。看別人切片切段,下鍋翻炒,收汁上色,行雲流水,絲毫不難。自己站上灶台,拿起鍋鏟,才發現一切都不聽招呼,別人是真的做一道菜,你只是把生菜做熟。網絡視頻的流行加劇了這種錯覺,這或許和視頻天然的表演性有關,也可能因為屏幕中展示的大都已是愛因斯坦的第三張小板櫈,更差的前兩張沒有出鏡亮相的機會。
互聯網把很多事變得容易了,同時也讓人們把很多事看得容易了。網絡似乎是一個百求百應的寶葫蘆,一切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當然,互聯網匯聚了人類千萬年的知識積累,又匯聚了千萬人的智慧,是迄今為止最有用的工具箱,但它依然有其邊界。換言之,人類本質上是一種有限的生物,這一點並沒有因為互聯網的加持而發生根本改變。
網絡世界是崇尚個體的地方,因為有了互聯網,個性的實現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可能性。不過,經驗告訴我們,那些普遍性的問題,往往容易在網上找到答案;問題越個體化,網絡所能給予的幫助就越少。網上信息的複製、互動、融合都變得容易,使它們像糯米團子一樣被狠狠攥合在一起,每一粒米的形態、氣味反而不易辨識。不過,決定我們生活面貌的從來是各不相同的細碎問題及其答案。因此,當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浪頭一個接一個打來,我們或許更應警惕各種錯覺對生活的干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