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le网站上有一封Tim Cook的公开信,阐述了Apple隐私承诺,信中有这样的两段话:
几年以前,使用Internet服务的用户开始意识到,当一项在线服务是免费时,你就不再是消费者了,反而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但在Apple,我们坚信出色用户体验,不应以牺牲你的隐私为代价。
我们的商业模式非常直接:就是销售出色的产品。我们不会根据你的电子邮件内容或网页浏览习惯来建立档案,然后出售给广告商。我们不会用你存放在iPhone或iCloud上的信息来赚钱。而且我们不会读取你的电子邮件或信息,从中获取资料来向你推销相关商品。我们软件和服务的设计初衷,是让我们的设备更为出色。一切就这么简单。
好东西值得你为之付费,这个简单的商业模式,有效运转了千百年,至今仍然有效。(投黑马www.touheima.com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Apple沿用了这个非常直接的商业模式,因而在隐私问题上才能够这么硬气,甚至不向政府让步。但在一个用户并不把自己的隐私看得多么珍贵的市场上,这么谨慎对待隐私,反而会被认为是装逼。不信你试试以两毛钱代金券为诱饵,或者以抽两部红米手机为由头,试试能拿到多少真实的手机号。
在隐私不值钱的市场上,保护隐私不再是竞争优势,而成了劣势。Cook说,「当一项在线服务免费时,你就不再是消费者,反而成为被消费的对象。」诚哉斯言。企业免费获得的,不是用户,而是可以以各种方式售卖的资源,这里的「各种方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模式创新」。
中国企业擅长的「模式创新」,其实就是把直接商业模式,变成间接商业模式,把简单的商业模式,变成复杂的商业模式。因为间接,各种猫腻、各种陷阱、各种坑蒙拐骗就可以暗藏其中;因为复杂,就容易把你弄晕,让你有占便宜的幻觉。
做游戏的,不靠游戏赚钱,而靠卖道具赚钱。做工具软件的,不靠工具软件赚钱,而靠把用户卖给广告主赚钱。做电商的,不靠交易赚钱,而靠售卖用户隐私赚钱。做手机的,不靠手机赚钱,而靠增值服务赚钱。做电视机的,不靠电视机赚钱,而靠卖「生态」赚钱。
而且,免费比收费更加暴利。你不觉得这个逻辑很诡异吗?长远看,免费模式让用户付出了更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代价,这个代价核算下来甚至远远超过了收费模式下所支付的费用。
结果就是企业不再以极致的产品为追求的目标,而是以用户的隐私数据为终极猎物,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所谓的模式创新,变幻出花样繁多的间接商业。如果再为这一切镀一层云计算、大数据的金,这简直就是消费升级的最佳实践,够资格接受领导人考察,上新闻联播了。
冥顽的、落后的、不切实际的、不与时俱进的隐私保护,会不会导致在云计算、大数据的竞争中,Apple落于下风?有可能。倘若这种竞争不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而是更具侵扰性的广告甚至保险推销,我倒情愿Apple别那么「先进」。
当然Apple也不会束手就擒,在今年6月的WWDC上,苹果将自家产品的隐私政策正式升级为差别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简单说,差别隐私可以帮助识别大量用户的使用模式,而不损害个人隐私,或者说通过被搜集的任何隐私数据都不可能识别出确定的用户个体。Apple是第一家全面执行差别隐私政策的大公司,这一政策可以让Apple既保持简单直接的商业模式,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更加个性化和更加智能的Siri。
在Apple网站上那封信的最后,Tim Cook说:
我们对保护个人隐私的承诺,源于对消费者深深的尊重。我们知道,获得你的信任并非易事。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来赢得并保持这份信任。
保持商业模式的简单直接,其本质是不跟用户耍心眼,不把用户变成自己的产品,是尊重用户,最终尊重自己。但在越来越看重模式创新,越来越看重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当下,这种简单直接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