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大数据“杀熟”的新闻瞬间飙到了热搜,网友们纷纷现身说法,吐槽自己遇到的那些杀(黑)熟(心)奇遇。
NO.1 某旅游平台订酒店,价格因人而异
据网友一致反馈,该平台大数据是根据你以往的消费水平而给予差(土)别(豪)价格。
这个逻辑有没有点古代侠(土)客(匪)劫(杀)富(人)济(越)贫(货)的感觉..........
万一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网友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方案:
第一种:几个软件一起查价
但有网友反馈,市面上的这些知名软件,都有大数据方面的动作....你懂得!
几个软件一起查价,除了操作不便外,其实效果未必如所愿,防不住“杀熟”的。
第二种:到酒店先问价格再办理入住,一旦发现价格比门店高,马上电话投诉并申请退款。
这种方法看似不错,事实上执行过程会比较曲折,尤其是跟平台客服纠扯的过程实在太考验人的耐性与脾气了。
第三种:卸载APP
这个是最根本有效的解决方案,完美~
NO.2 某平台订专车, 根据使用的手机设备价格定价
有网友反馈,在某平台订专车,同样的线路,同样的车型,他的费用就是要比朋友高一些.......
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VIP(土豪)客户?
解决方案:换成便宜的手机!!!
NO.3 买票看电影被大数据攻陷, 土豪客户土豪价
据网友反馈,不只是一两家电影票平台有这个情况哦~
NO.4 电商也玩差异化定价
具体哪家就不提了,大家购物时多留心!
NO.5 视频会员定价,可能跟你的手机有关哦
喜欢买会员看视频的朋友,赶紧看看吧,你是不是被“土豪”了?
经济学专业的网友惊奇的感慨:过去经济学里讲一级价格歧视,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现在这些大数据平台,倒是堂而皇之地把这个实现了。(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 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它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位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价格,因而能够获得每位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突然就真实的理解的老师上课说的价格歧视…原来是这样,猝不及防看到了知识点,然后想到了我的期末考试........
其实这些大数据“杀熟”的做法,就是赤裸裸价格歧视。
利用大数据,对每个人的消费能力评估,卡在每个人对价格开始敏感的点,最大化压榨每一个消费者,大数据是卖方最恐怖的技术工具。
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于享受互联网企业推送数据的便利,懒于探究其他的可能的数据,慢慢的放弃了权利,成为待宰的羔羊。
“杀熟”只是大数据阴暗面的一角,后面还会露出什么? 希望永远不要被我们看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