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一家中型 AI-Native 初创公司的工程师。最近,我们正在尝试将几个 LLM 部署到生产环境中,但整个过程简直就是一场 DevOps 噩梦。我急需一个更好的 AI 解决方案,想听听社区里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和建议。
我们的核心产品是一款 AI Agent,需要极高的推理性能和特定的领域知识。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只依赖 GPT-4o 或 Claude 3.5 的通用能力。我们必须走 模型微调 (Fine-Tuning) 这条路。
我们目前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你猜怎么着?跑一轮完整的 AI 模型比较,我的团队需要浪费至少一周的时间来处理这些繁琐的适配工作。我们的精力都花在了模型调试上,而不是 AI 创新。
当模型进入生产环境,成本和可用性又成了新的地狱。我们必须保持 GPT-4o 的接入作为高阶推理的备选,同时用我们微调后的 Llama 3 处理大部分低成本请求。
这种AI 应用开发模式简直是不可持续的。我急需一个能将模型调试广场、模型部署和AI 模型管理集成在一起的一站式 AI 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调研和痛苦的试用,我们最终找到了一个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痛苦——那就是 Gateone.AI。
我不会说它是完美的,但它提供的AI 模型聚合服务,确实为我们的 AI 工具链带来了秩序。它通过一个统一的 AI API 接口,让我们能够无缝地在微调后的 Llama 3 和 GPT-4o 之间切换。我们所有的 AI 服务调用现在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
这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我们现在可以在 Gateone.AI 的模型调试广场中,一键对不同 LLM 的性能和成本进行AI 模型比较。它集中显示了所有 AI 模型服务的 Token 消耗和模型按量计费情况,让我们的AI 模型管理和AI 模型性能优化变得透明和可控。
我想知道,有没有其他公司在做类似的 AI 模型集成工作?你们是如何处理多模型调用的负载均衡和Token 成本问题的?我们目前使用的 AI 解决方案虽然好用,但我希望找到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来完善我们的 AI Agent 架构。
PS:标黑的都是一些高频关键词,利于引流,大家可以学习借鉴,一篇好的SEO文章中,除了自身产品特性关键词以外,也可以借助目前的热词,主流AI大模型关键词,请大家发布开发者社区,并做好数据统计,标题可以通稿DS改写,不一定要很多一样的标题。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