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终于有人把数据治理讲清楚了

终于有人把数据治理讲清楚了

原创
作者头像
帆软BI
发布2025-09-15 19:23:32
发布2025-09-15 19:23:32
1450
举报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销售和财务报上来的关键业绩数据总对不上,开会吵架甩锅成了常态;
  • 明知系统里的客户信息大量重复、错误,却不敢用来做精准营销,怕出事更怕浪费钱;
  • 业务越来越依赖数据,但又担心个人隐私泄露会引发合规风险。

这些事情说白了,问题就是出在数据治理上。不过,数据治理可不单单是数据要准确这么简单,很多企业也知道要做数据治理,但治理来治理去,也没见到什么成效。其实就是对数据治理的本质没掌握好。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好好讲讲数据治理,把数据治理的核心内容、常见误区都给你梳理清楚。

一、数据治理是什么?

很多人一听“数据治理”就觉得是IT部门的事,其实不然。

简单来说,数据治理是一套规则和流程,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产生到销毁)都是可靠、安全、可用的。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公司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如果没有统一规则,销售部门可能用“元”作为金额单位,而财务用“万元”。等到年底对账时,你会发现数字根本对不上。

这就是缺乏数据治理的后果。

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有三个:

  1. 一致性: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中的定义和格式一致。
  2. 准确性:减少错误和重复,提高数据质量。
  3. 安全性:控制谁可以访问、修改或删除数据,防止泄露或滥用。

如果你不管数据,数据就会反过来“管”你——用混乱和错误让你崩溃。

明白了数据治理“是什么”,我们再来拆解它“有什么”。

二、数据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据治理不是单一任务,而是一个体系。它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质量是数据治理的基础。你需要定期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比如,设定规则:所有电话号码必须包含国家代码,所有性别划分必须用统一格式。工具可以帮助自动检测问题,但最终需要人工审核。

  1. 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比如,一张表格的列名、数据类型、创建时间等。好的元数据管理能让你快速理解数据的来源和用途,减少误解。

  1. 数据安全与权限控制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看到所有数据。

比如,客服人员可能只需要客户联系方式,而不需要看到财务细节。通过权限设置,你可以控制哪些人能访问、修改或删除数据。

  1.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数据不是永远有用的。

有些数据需要长期保存(比如财务记录),有些则可以定期清理(比如临时日志)。制定明确的保留和销毁策略,能节省存储成本,也符合法律法规。

清楚了数据治理的组成部分,你可能更关心:具体该从哪入手?

三、如何开始数据治理?

如果你觉得数据治理听起来很复杂,别担心。从小处着手,逐步推进。以下是几个实用步骤:

  1. 明确目标 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先找出最痛的点:是客户数据重复?还是财务报表总是对不上?设定一个具体、可衡量的目标,比如“3个月内将客户数据重复率降低50%”。

在找到这些痛点之后,我们要对这些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摸底”,看看问题主要出在哪,在确定了是数据的那个方面出了问题之后,接着要找到相关负责人,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

  1. 组建团队 数据治理不是IT一个部门的事,需要业务部门、财务、法务等多方参与,我们还可以寻求高层的支持,来推动跨部门协作。

比如我们可以设定各个部门的考核标准,以此来提高他们对数据治理的关注度。

  1. 制定规则 定义数据标准:比如客户姓名字段不允许为空,金额单位统一为“元”。编写数据字典,记录每个字段的含义和规则。
  1. 选择工具 市面上有很多数据治理工具,比如我前面提到的FineDataLink,还有其他像Informatica和Collibra等。但工具不是万能的:先梳理清楚流程,再选择适合的工具。

在选择工具来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是数据要能整合、能流通,那么在选择工具时还需要考虑到对数据的收集进行过滤处理,像我前面提到的FineDataLink就是一款很好用的数据集成工具,还有直观的可视化界面。我在做数据治理时就常用到这个工具。

  1. 持续监控和改进 数据治理不是一次性项目,而是持续过程。定期检查数据质量,根据业务变化调整规则。

比如某电商公司建立了数据治理闭环。他们设定标准,要求“收货地址”字段必须包含省、市、区且格式统一。

随后,系统每日自动检查数据质量看板,监控该字段的填充率与合规性,当业务扩展至海外时,他们收到大量“地址格式不符”的反馈,治理团队便据此优化规则,新增“国家”字段并调整校验逻辑。

这个过程周而复始,确保数据始终能精准支持全球物流业务。

因此我们要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有检查、有反馈、有优化。

当然,知道了怎么做,还得了解哪些地方容易掉坑里。

四、常见误区

在我实施数据治理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这里分享几个常见误区:

  1. 以为工具就是万能的 工具只是辅助,关键还是人和流程。如果业务部门不配合,再好的工具也没用。

比如某公司花重金采购了主数据管理平台,但没有同步梳理各部门职责。由于缺乏清晰的流程和问责机制,这会导致新系统因为没有高质量数据输入,最终分析报告仍不准确,投资收效不高。

  1. 追求完美 数据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接受“足够好”,逐步优化。否则项目会迟迟无法落地,问题还是没解决,拖得越久,处理起来就会更麻烦。
  2. 不重视培训 员工需要理解为什么数据治理重要,以及如何操作。定期培训和文化宣导是关键。

比如说公司上线了新的报销系统,要求每笔费用必须关联唯一项目代码。但由于没有对员工进行充分培训,大家不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觉得麻烦便随意选择代码,导致财务数据混乱失真,这个系统也就排不上用场。

  1. 忽略合规要求 尤其是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必须符合GDPR、网络安全法等法规。我们可以提前咨询法务部门,避免法律风险。

数据治理是企业当下必不可少的需要重点关注的行动之一。未来,数据治理可能会更自动化、更智能化,比如,用AI自动检测数据异常,或者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能随意改动。

但无论技术怎么变,核心原则不变:让数据可信、可用、安全。

总结

数据治理说白了就是要把数据管好、用好。把数据治理做好了,那么关键数据就对上了,财务和业务不吵架了、数据质量提高了、隐私方面也有保障了。

按我上面讲的方法来搞好数据治理,它就能实实在在帮你省钱省力。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数据治理是什么?
  • 二、数据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 三、如何开始数据治理?
  • 四、常见误区
  • 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