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这些事情说白了,问题就是出在数据治理上。不过,数据治理可不单单是数据要准确这么简单,很多企业也知道要做数据治理,但治理来治理去,也没见到什么成效。其实就是对数据治理的本质没掌握好。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好好讲讲数据治理,把数据治理的核心内容、常见误区都给你梳理清楚。
很多人一听“数据治理”就觉得是IT部门的事,其实不然。
简单来说,数据治理是一套规则和流程,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产生到销毁)都是可靠、安全、可用的。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公司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如果没有统一规则,销售部门可能用“元”作为金额单位,而财务用“万元”。等到年底对账时,你会发现数字根本对不上。
这就是缺乏数据治理的后果。
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有三个:
如果你不管数据,数据就会反过来“管”你——用混乱和错误让你崩溃。
明白了数据治理“是什么”,我们再来拆解它“有什么”。
数据治理不是单一任务,而是一个体系。它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比如,设定规则:所有电话号码必须包含国家代码,所有性别划分必须用统一格式。工具可以帮助自动检测问题,但最终需要人工审核。
比如,一张表格的列名、数据类型、创建时间等。好的元数据管理能让你快速理解数据的来源和用途,减少误解。
比如,客服人员可能只需要客户联系方式,而不需要看到财务细节。通过权限设置,你可以控制哪些人能访问、修改或删除数据。
有些数据需要长期保存(比如财务记录),有些则可以定期清理(比如临时日志)。制定明确的保留和销毁策略,能节省存储成本,也符合法律法规。
清楚了数据治理的组成部分,你可能更关心:具体该从哪入手?
如果你觉得数据治理听起来很复杂,别担心。从小处着手,逐步推进。以下是几个实用步骤:
在找到这些痛点之后,我们要对这些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摸底”,看看问题主要出在哪,在确定了是数据的那个方面出了问题之后,接着要找到相关负责人,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
比如我们可以设定各个部门的考核标准,以此来提高他们对数据治理的关注度。
在选择工具来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是数据要能整合、能流通,那么在选择工具时还需要考虑到对数据的收集进行过滤处理,像我前面提到的FineDataLink就是一款很好用的数据集成工具,还有直观的可视化界面。我在做数据治理时就常用到这个工具。
比如某电商公司建立了数据治理闭环。他们设定标准,要求“收货地址”字段必须包含省、市、区且格式统一。
随后,系统每日自动检查数据质量看板,监控该字段的填充率与合规性,当业务扩展至海外时,他们收到大量“地址格式不符”的反馈,治理团队便据此优化规则,新增“国家”字段并调整校验逻辑。
这个过程周而复始,确保数据始终能精准支持全球物流业务。
因此我们要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有检查、有反馈、有优化。
当然,知道了怎么做,还得了解哪些地方容易掉坑里。
在我实施数据治理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这里分享几个常见误区:
比如某公司花重金采购了主数据管理平台,但没有同步梳理各部门职责。由于缺乏清晰的流程和问责机制,这会导致新系统因为没有高质量数据输入,最终分析报告仍不准确,投资收效不高。
比如说公司上线了新的报销系统,要求每笔费用必须关联唯一项目代码。但由于没有对员工进行充分培训,大家不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觉得麻烦便随意选择代码,导致财务数据混乱失真,这个系统也就排不上用场。
数据治理是企业当下必不可少的需要重点关注的行动之一。未来,数据治理可能会更自动化、更智能化,比如,用AI自动检测数据异常,或者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能随意改动。
但无论技术怎么变,核心原则不变:让数据可信、可用、安全。
数据治理说白了就是要把数据管好、用好。把数据治理做好了,那么关键数据就对上了,财务和业务不吵架了、数据质量提高了、隐私方面也有保障了。
按我上面讲的方法来搞好数据治理,它就能实实在在帮你省钱省力。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