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凌晨3点,地球另一端的客户急需账户帮助。传统聊天机器人会通过升级流程唤醒支持团队。但如果AI代理能够自主、安全且正确地处理请求呢?这就是理想场景。
现实是,当今大多数AI代理就像持学习驾照的青少年,需要持续监督。它们可能意外承诺客户大额退款(糟糕!),或落入巧妙的提示注入陷阱导致泄露公司机密或客户敏感数据。这显然不理想。
双重验证(Double Validation)正是为此而生。它就像为AI代理配备入口保安(输入验证)和出口质检员(输出验证)。有了这些最低限度的保障措施,代理可以自主运行而不会引发公关危机。
当前关于AI代理的讨论很多。我们自问:"阻碍AI代理广泛采用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结论是可信自治。当AI代理可信时,更容易扩展和采用。反之,如果代理自治有限,就需要增加人力投入,成本高昂且抑制采用。
接下来考虑AI代理实现自治的最低要求。结论是自主AI代理至少需要两个组件:
这就是双重验证系统。
基于这些见解,我们构建了概念验证项目来研究双重验证概念。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谷歌A2A协议、谷歌代理开发工具包(ADK)、Llama Prompt Guard 2、Gemma 3和Gemini 2.0 Flash构建多代理系统来实现双重验证,并优化生产环境部署,特别是在谷歌Vertex AI上的部署。
选择Llama Prompt Guard 2进行输入验证,是因为相关文章正好在完美时机到达。选择该模型是因为它专门设计用于防护提示注入和越狱攻击。它也非常小巧;最大变体Llama Prompt Guard 2 86M仅含8600万参数,可以下载并包含在Docker镜像中用于云部署,从而改善延迟。这正是后续实施的方式。
项目完整代码可在github.com/alexey-tyurin/a2a-double-validation获取。
架构使用四个通过谷歌A2A协议通信的专用代理,每个都有特定角色:
管理器代理:协调代理间流程的指挥者
防护代理:使用Llama Prompt Guard 2检查提示注入的守卫
处理器代理:使用Gemma 3处理合法查询的工作蜂
评论家代理:使用Gemini 2.0 Flash评估响应完整性和有效性的编辑
选择Gemma 3作为处理器代理,因为它小巧、快速,且可根据需要微调——是生产的理想选择。某中心当前支持九种不同的Gemma微调框架或方法。
选择Gemini 2.0 Flash作为评论家代理,因为它足够智能担任评论角色,同时比更大的Gemini 2.5 Pro Preview模型显著更快更便宜。模型选择取决于需求;在测试中,Gemini 2.0 Flash表现良好。
故意为处理器和评论家代理使用不同模型以避免偏差——LLM可能对自己输出的判断与对其他模型输出的判断不同。
工作流遵循清晰的生产就绪模式:
用户发送查询 → 管理器代理接收
安全检查 → 管理器将查询转发给防护代理
漏洞评估 → Llama Prompt Guard 2分析输入
处理 → 如果输入安全,处理器代理使用Gemma 3处理查询
质量控制 → 评论家代理评估响应
交付 → 管理器代理将验证后的响应返回用户
准备好动手了吗?以下是生产就绪的路线图:
这是巧妙的部分——我们首次启动Agent Critic时一次性下载模型,并将其打包到Docker镜像中用于云部署。
关于Llama Prompt Guard 2的重要说明:要使用该模型,必须:
通过将Llama模型包含在Docker镜像中来优化生产:
老实说——还有其他解决方法:
单一模型方法:使用大型LLM如GPT-4并谨慎设计系统提示
单体方法:在单个代理中实现所有流程
基于规则的过滤:传统正则表达式和关键词过滤
商业解决方案:如某机构内容审核器或某中心模型装甲等服务
开源替代方案:Guardrails AI或NeMo Guardrails
自主代理不是简单通过向每个问题投掷最大LLM来构建的。它们需要能够在没有人工监督的情况下安全运行的系统。双重验证——用专用输入和输出验证器包装面向任务的处理器代理——提供了安全、性能和成本的平衡组合。
将轻量级防护如Llama Prompt Guard 2与生产友好模型如Gemma 3和Gemini Flash配对,可以在满足严格安全和质量要求的同时控制延迟和预算。
加入讨论。将自主代理投入生产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技术限制、监管障碍还是用户信任?您如何将双重验证概念扩展到金融或医疗等高风险领域?
项目完整代码可在github.com/alexey-tyurin/a2a-double-validation获取。
1 Llama Prompt Guard 2 86M
2 某中心A2A协议
3 某中心代理开发工具包(ADK)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