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模型(如GPT、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伦理风险和监管挑战。为规范大模型的应用,中国已出台相关备案要求,企业或开发者若 涉及大模型研发或商用,必须完成备案流程。我整理了一些关于大模型备案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友友们。
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8月15日施行)第二条,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众提供生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服务(以下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适用本办法、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 确保数据安全:防止训练数据泄露、滥用或包含违法内容;
- 防范伦理风险:避免生成虚假信息、歧视性内容或危害社会稳定的输出;
- 合规运营:未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可能面临下架、罚款等处罚;
- 备案成功优势: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 奖励政策:对于不同地区有相应的备案补贴奖励政策
- 企业需在中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 外资企业需符合数据跨境流动相关规定(如通过安全评估)。
- 训练数据:需确保来源合法,不得包含侵权、违法或未授权数据。
- 用户数据:如涉及个人信息处理,需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
- 数据存储:重要数据需境内存储,跨境传输需通过安全评估。
- 需建立人工+AI审核机制,防止生成违法、虚假或有害信息。
- 提供用户举报和申诉渠道,确保可追溯、可处置。
- 需提交安全评估报告,说明模型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 具备舆论属性
- 模型有过微调
- 有自己的训练语料
- 企业营业执照
- 大模型技术说明(架构、训练数据来源等)
- 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方案
- 内容审核机制说明
- 安全评估报告
- 测试账号
- 模型服务协议
- 语料标注规则等
- 通过致电网信办预约时间,线下进行产品演示与模型测试,无问题现场下发表格
- 撰写材料(主表+附件),撰写好材料提交网信办
- 意见反馈,提交后通常网信办会反馈4-6次反馈不等的意见
- 提供测试账号、并打印纸质版材料递交
- 专家评审会议
- 通过后,企业名称及模型信息将在国家网信办官网或当地网信办公众号上公示。
- 备案编号需在服务界面显著位置展示(如官网、APP等)。
- 备案后仍需定期提交安全评估报告。
- 若模型升级或数据政策调整,需重新备案或补充说明。
1. 提前规划:在模型开发阶段就考虑合规要求,避免后期调整成本过高。
2. 专业支持:建议与法律顾问或备案代理机构合作,确保材料完整合规。
3. 持续监测:备案后仍需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合规是大模型发展的基石,提前做好备案准备,才能确保业务长期稳定运营。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