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国务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国务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原创
作者头像
老周侃AI
修改2025-08-01 18:36:10
修改2025-08-01 18:36:10
220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I大模型AI大模型

本文章是根据新闻最新资讯总结,希望给广大读者带来相应的思路。如有想掌握AI相关知识点。最前沿、可在主页查看或关注。点击此处也能获取。福利

导语: 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人工智能发展按下“加速键”!会议不仅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更推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旨在构建创新生态、降低融资成本、筑牢耕地根基,全方位赋能中国产业智能化转型。

正文:

昨日(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释放出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烈信号。会议的核心成果是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规模化、融合化的崭新阶段。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

会议明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迭代演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普及、加速融合,形成“创新带应用、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数字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焦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强调,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绝非简单升级,而是一场根本性的范式转换。他表示:“人工智能已进入从预测式向生成式演进的关键阶段,成为新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传统的‘互联网+’模式难以满足智能经济时代的需求。‘人工智能+’的提出,是对既有数字化模式的升级跨越,更是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深度转型的系统性政策引领。”

焦豪教授认为,《意见》的出台意义重大:

  1. 顶层设计定方向: 为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各领域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战略框架和行动指南。
  2. 打破壁垒促协同: 依托统一的数据、算力、算法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推动跨行业要素流动和平台互联,构建起产业横向协同的演进生态。

构建强大AI创新生态:政企合力是关键

会议为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指明了清晰路径:

  • 示范引领: 要求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率先垂范,通过开放应用场景等举措支持技术落地。
  • 夯实根基: 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核心要素供给,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 人才为本: 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
  • 开放共赢:着力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为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土壤。会议强调提升安全能力,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

焦豪教授解读“开源开放体系”的产业赋能作用:

  • 对传统制造业: 通过开源开放的智能优化工具与平台,帮助企业重构流程、调整人力结构、引入用户共创,加速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柔性智能制造转型
  •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速技术迭代突破,重塑价值链体系,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功能分工深化。
  • 对未来产业(如量子信息、脑机接口、元宇宙): 为前沿技术的快速产业化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撑体系和技术协同基础

双贴息政策注入金融“活水”

会议同时部署了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招——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会议指出,这两项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直接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成本。其核心目标在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会议要求各部门协同简化手续,确保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同时要严格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精准高效。

筑牢根基:耕地保护草案原则通过

发展与基础需并重。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要求切实增强依法保护耕地的责任感,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综合施策持续恢复和提升耕地生态功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资源永续利用。

结语: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为总纲,配套创新生态构建、金融财税支持、土地资源保护等多项具体政策,打出了一套推动智能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组合拳”。这不仅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彰显了政府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保障的系统性思维。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