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社区首页 >专栏 >一文看懂支付系统架构之第三方支付

一文看懂支付系统架构之第三方支付

作者头像
腾讯云开发者
发布2025-03-12 13:17:13
发布2025-03-12 13:17:13
1501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篡改微信余额技术可刑性研讨 2.0》(点击标题可跳转阅读)一文中,鹅厂资深资金架构师基于这个或许是很多人都想过的点子做了技术拆解,引起了广大读者天才般的热议。

但玩笑归玩笑,技术还得学,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参与方会有很多,生态系统比较复杂,涉及的概念也很多,有必要学习一下这些基础性的内容。本文介绍第三方支付的产生背景,日常所见不同支付以及其他一些概念。

关注腾讯云开发者,一手技术干货提前解锁👇

01、在线支付背景

在线支付行业起始于 Paypal,Paypal 在1998年创立,2000年和“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创立 x.com 合并,2002上市,上市不久后又被 eBay 收购,直到2015年又重新拆分上市。Paypal 的创始员工埃里克杰克逊写了一本名为《支付战争》的书,详细描述了从一个点子开始,到公司成立,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市以及被收购的飞速发展过程,写的很有画面感,对了解行业有一定的帮助。《支付战争》中描述了一个鼓舞士气的演讲,是 Paypal 其中一个创始人彼得蒂尔发表的,他说:“Paypal 有可能成为支付领域的微软,成为世界金融的操作系统。因为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钱——要获得报酬,要进行贸易,要生活。而纸币是一个古老的技术,支付不便,在21世纪,人们需要一种更方便,更安全的货币形式,只有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就可以随时获取”。彼得蒂尔的这番话也很好的解释了在线支付出现的背景,一个是纸币支付过于古老不便,另外,网络的发展可以使更加便利的方式成为可能。

另外,我们看生活中存在各种交易,交易的本质就是钱和物的等价交换。在简单的面对面直接交易中,钱和物的交换同步完成,你给我钱,我给你物,双方都不存在风险。但是随着网络交易的发展,两者的交换不可能做到同步完成,且双方极大概率上互不认识,互不信任,此时谁先进行交换动作,谁就处于被动的局面,因为对方可能不会履约完成他的义务,此时第三方支付另外一个功能就诞生了,第三方在交易双方中间充当一个中介角色,买方将货款付给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暂时将资金 hold 住,之后得到双方确认后再将货款转移给卖方,其运作实质是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并且资金的转移会被故意中断,在双方意见一致后才继续进行资金转移。

简单的讲,第三方支付解决了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提供资金交换的便利性,另外一个作为中立的信用中介监管交易双方。

02、生活中的支付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时,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支付,下面列举一些我们经常看到的。

按照资金的流向,电子钱包可以分成两种:

  • Staged digital wallet(分阶段电子钱包)

典型的代表就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一次交易被截断成两个阶段,Funding(资金划拨)和 Payment(支付)。第一个资金划拨,将资金从购买者那里把钱划拨到钱包中,第二阶段支付,将资金从钱包中支付给商家。支付过程中第一个阶段资金从购买者账户转移到支付平台的备付金账户,之后第二个阶段,资金从平台的备份金账户转移到商户的账户中。因为交易过程中有个截断的过程,所以支付平台可以沉淀到用户的资金,可以在平台的账户体系内保存用户的余额,这样也就可以让用户资金在支付平台体系内流转(比如用钱包余额发红包,对方收到红包后,只要没有做提现操作,资金其实还是在平台体系内)。

  • Pass-through digital wallet(穿透式电子钱包)

典型的代表比如各个手机厂商的支付平台,手机厂商一般通过 NFC 闪付完成。这种情况下钱包交易没有被截断成多个阶段,而是一次完成,购买者的资金直接转移到了商户账户。电子钱包充当一个银行卡的代理或者说通道角色,不可以拥有钱包余额,也不会沉淀到用户资金(即平台没有备付金账户)。

另外,有时可以看到比如 某手机 Pay 里面也有零钱功能,这个零钱其实是银行卡的二类户或者三类户的余额,本质上仍然是用户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比如通过某手机 pay 绑定一个招商银行卡时,招行会给用户开通一个“一网通账户”,这个账户本质上就是一个无实体卡的二类账户。总之,可以看到穿透式钱包并没有充当上面提到的信用中介的角色。

  • 聚合支付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两种支付类型,我们经常会在小便利店里面看到一些比如“收钱吧”的支付,这种一般被称为“聚合支付”。所谓的聚合支付,就是聚合多个支付渠道,比如聚合微信支付,支付宝以及银联等等。对于小商户而言,他可以方便的接入多个支付渠道,并且很多聚合支付平台还会提供很多增值服务,比如多级商户,账户管理对账等等,对于小商户而言他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些事情,而聚合支付平台可以提供。聚合支付平台可以汇聚支付过程中的信息流,但不能参与资金结算,不能沉淀用户资金,否则就是“二清”,也就是不能把钱先结算给聚合支付平台,再由聚合支付平台结算给各个商户,这属于违规行为。

分阶段电子钱包需要支付牌照才可以开展业务,其他类型则不需要。对于一些平台类型的公司,他需要对接很多供应商,也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资金的结算,此时就要求他有支付牌照,这样才能由他们自己完成对供应商的资金结算动作,否则就是违规的。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银行Ⅰ、Ⅱ、Ⅲ类账户]

全功能账户就是Ⅰ类账户,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借记卡就是Ⅰ类账户,银行卡新规中规定同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的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账户,若已经开立Ⅰ类账户的,准备再开新户的应当开立Ⅱ类账户或者Ⅲ类账户。Ⅱ类和Ⅲ类是虚拟的电子账户,不存在实体,也是在Ⅰ类账户的基础上增设的两类功能逐渐级递减,资金风险也逐级递减的账户。Ⅰ类账户的的使用限额无限制,Ⅱ类账户的使用限额日累计限额:1万元,年累计限额:20万元; Ⅲ类账户年累计限额为5万元。这三类只有Ⅲ类账户的要求账户余额限制在2000元以下。
参考:http://www.mpaypass.com.cn/news/201801/20133607.html

03、备付金

支付系统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是备付金,备付金是个什么东西呢?按照央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文件中的定义:客户备付金,是指客户预存或留存在支付机构的货币资金,以及由支付机构为客户代收或代付的货币资金。客户备付金包括:

  1. 收款人或付款人委托支付机构保管的货币资金;
  2. 收款人委托支付机构收取、且支付机构实际收到但尚未付出的货币资金;
  3. 付款人委托支付机构支付、但支付机构尚未付出的货币资金;
  4. 预付卡中未使用的预付价值对应的货币资金。

3.1 以前的备付金

先说下之前的备付金管理,按照《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备付金银行分为:

  • 备付金存管银行,支付机构只可以选择一家存管银行。
  • 备付金合作银行,支付机构可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家合作银行。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存管银行可以跨行收付业务,合作银行只能在本行内进行收付业务,另外存管银行要负责对所有备付金银行的备付金进行归集,核对和监管,合作支行只负责本行的监管。

具体到账户而言,支付机构要开设的账户包括:

  • 存管账户,开设在存管银行,每个省开设一个。可以负责客户备付金的收取和支付,可以进行同行和跨行业务;
  • 收付账户,每个合作银行只能开设一个收付账户,可以负责备付金的收取和支付,只能进行本行的业务;
  • 汇缴账户,存管银行和合作都可以开设,每个银行根据需要可以在分支机构开设多个,汇缴账户只能收取客户备付金账户,不能支付,在日终要划拨到收付或者存管账户,日终余额需要为0;
  • 自有资金账户,支付机构的自由账户,开设在存管银行,当涉及到支付业务手续费时应该使用自有账户。(对于备付金利息,虽然管理办法没有明确,但现实操作中利息收入是归属支付机构的,利息收入也是划拨到自有资金账户,2020年1月份的支付机构总体备付金总额为1万7千亿ß,可想而知利息收入是多大一笔钱)。
  • 风险准备金账户,开设在存管银行,用于弥补客户备付金特定损失。

3.2 现在的备付金

2017年1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启了集中存管备付金的序幕。该通知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2018年6月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2019年1月14日实现备付金100%集中交存。

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上缴之后,备付金将存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counting Data Centralized System,简称 ACS 系统)开立的账户中,原先开设在各个银行的备付金账户需全部注销(除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等以外)。如果每个支付机构的支付结算都单独对接央行系统,海量的交易无疑会对央行系统产生极大的冲击,所以现实中备付金账户是开设在网联公司,支付公司会在网联 RCMP 平台上开设备付金账户,由网联公司代为对接央行系统。网联公司建设了备付金热点账户前置系统(RCMP),前端对接各个支付平台负责实时和海量交易处理,后端对接央行系统负责定时的轧差和结算。

由央行统一监管备付金,可以最大程度防范备付金可能发生的挪用以及其他风险,毕竟备付金的金额越来越大,一旦发生问题,对社会金融稳定性会产生很大影响。对支付机构而言,一个是减少了利息收入,同时也减少了和银行商谈各类支出成本的资本。

ACS 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的组成部分,二代支付系统是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04、直联 vs 间联

“直联模式”即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连接银行完成支付过程,“间联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不直接连接银行,而是经由网联和银联两个平台间接连接到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2017年8月发布了《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银支付〔2017〕209号文,文件规定支付机构直连迁移网联平台的具体时间点,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目前直联模式可以认为已经是过去式了。

银联大家都比较清楚,网联是指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网联清算有限公司(NetsUnion Clearing Corporation,简称 NUCC),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运营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按照市场化方式组织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共建、共有、共享”原则共同参股出资,于2017年8月在北京注册成立,为公司制企业法人。股东有四十多家,包括央行下属的机构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包括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财付通等等。

间联模式下,所有的交易都经由网联和银联平台,有利于央行对支付机构的监管。

4.1 网联业务类型

在间联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种如果需要和银行打交道,都需要经过网联进行(另外一种是余额支付,这个过程不经过银行,可以不经过网联)。网联支持的业务类型可以分成两种,资金类服务以及信息类服务,如下所示:

对于资金类服务,具体的说明如下,信息类服务比较明了,不做说明了:

  • 协议支付:客户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签约,并通过银行的验证,同意支付机构向客户的银行账户发起支付指令扣划资金的方式;
  • 退款:协议支付的逆流程,将资金退回客户银行账户;
  • 付款:将资金从备付金账户转移到银行账户;
  • 网关支付:跳转到银行网关,由银行完成支付动作,此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只相当于一个通道角色;
  • 委托代扣:按照委托协议,支付平台发起从客户银行账户扣款的动作;
  • 认证支付:和协议支付的区别在于,没有签约过程,每次都需要携带支付需要的信息,比如银行账户,身份等信息;

下面列举两个流程,签约和支付流程说明下处理过程,都进行了一定的简化:

  • 签约:签约大致分成两个步骤:身份认证以及完成签约的动作。整个流程可以简化为如下的逻辑:
  • 支付,付款方是用户的银行账户,收款方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备付金账户,支付流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所示:

05、清分 vs 清算 vs 结算

这三个概念看起来很像,网上也有很多资料,有各种说法,也有很多把清算和结算混为一谈的。总体而言,可以试着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5.1 狭义的角度

狭义就是完全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目前我国的支付体系是“清算-结算”的二级体制,清算由央行主导完成,结算由银行各自完成。

  • 清算是针对银行之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不涉及个人,由央行主导。
  • 结算是针对银行与商户,银行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由银行自己的系统完成。

假设一个消费者在商家购物花了100块钱,消费者银行卡是招行的,商家的账户是工行的,主要的流程包括:

  • 支付:首先从消费者招行账户中借记100块钱,并通知工行,完成支付动作。此时债券债务关系转移到招行和工行之间;
  • 清算:通过央行的支付系统,将100块从招行转移给工行,此时招行和工行的债权债务完成清偿。这个过程就是清算。当然这个过程描述进行了简化,真正的资金转移过程是一定周期内(比如按日)汇总轧差后的结果(轧差的意思就是你欠我200,我欠你300,轧差后就是我欠你100)。
  • 结算:工行扣手续费,将资金转移给商家,此时招行和商家的债权债务完成清偿。这个过程就是结算

5.2 广义的角度

广义的清算结算就不仅是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包括各行各业,比如第三方支付也有清算和结算的过程。

这三个概念网上有各种说法,我觉得下面一种说法更为准确一些:

清算 = 清分 + 结算

清分就是算帐,是清算的数据准备阶段。清分将当日的全部交易数据进行传递,交换,归类和计算的过程,资金并没有发生实际的转移;

结算就是转账,是清分结束后根据结果将资金在商户间进行划拨。

-End-

原创作者|邱凯福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3-1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云开发者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01、在线支付背景
  • 02、生活中的支付
  • 03、备付金
  • 04、直联 vs 间联
  • 05、清分 vs 清算 vs 结算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