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实问题时,我们通常要面对的事物不是可以单纯分类为char int double之类的数据类型。就如一个学生,我们会用许多“词条”来形容他,如:名字,性别,成绩,年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自定义类型。下面我们将介绍自定义类型之一 -------结构体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案例可供参考
结构是一些值的集合,这些值称为成员变量。结构的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变量
结构的成员可以是标量、数组、指针,甚至是其他结构体。
struct tag
{
member-list;
}variable-list;
例如: 描述一个学生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 //分号不能丢
这里的:系统会在写{}时自动添加。
在声明结构的时候,可以不完全的声明。叫做匿名结构体类型。
这样创造的结构体类型必须在创造时就在};之间创造变量·。一旦出了;这个结构体就无法再次使用·其来创建结构体变量。当我们遇到只准备使用一次便不在使用时可以采取匿名结构体类型。
//匿名结构体类型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x;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a[20], *p;
上面的两个结构在声明的时候省略掉了结构体标签( tag )。
那么问题来了?x与(*p)是否是同一种类型。
这里我们看到明明成员完全一样,但是*p与x的类型不接容。这恰好证明了 匿名结构体类型只可以使用一次。
有了结构体类型,那如何定义变量,其实很简单。
struct Point
{
int x;
int y;
}p1; //声明类型的同时定义变量p1
struct Point p2; //定义结构体变量p2
int main()
{
struct Point p3;
return 0;
}
1.声明类型时同时定义变量eg:p1
2.像定义全局变量一样定义,当然这样定义的结构体变量任然可以全局使用。eg:p2.
3.在函数中定义,类似于局部变量 eg:p3
typedef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Stu;
struct stu
{
int a;
char b;
float c;
};
typedef struct stu stu;
第一种,声明时在struct前添加typedef并在};之间加上所需要的重命名
第二种,与其他的变量一样,要注意的是在未命名时。struct stu是一个整体。
前面我们提到结构体的成员可以有结构体类型,那么在结构中包含一个类型为该结构本身的成员是否可以呢?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那么这样是否合理呢,我们都知道一个变量在声明时会开辟空间。那么这样声明的结构体所占的内存大小将是无法确定的
正确的自引用方式: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将大小为4/8的指针放进结构体大小中,这样结构体大小便会是确定的了。
//初始化:定义变量的同时赋初值。
struct Point p3 = { 1, 2 };
struct Stu
{
char name[15];//名字
int age; //年龄
};
struct Stu s = { "zhangsan", 20 };//初始化
struct Stu g = { .age = 20,.name = "lisi" };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Point p;
struct Node* next;
}n1 = { 10, {4,5}, NULL }; //结构体嵌套初始化
struct Node n2 = { 20, {5, 6}, NULL };//结构体嵌套初始化
在初始化时可以使用“.成员=”,的方式来打乱初始化顺序。
结构体变量访问成员
结构变量的成员是通过点操作符(.)访问的。点操作符接受两个操作数。
例如:
我们可以看到 s 有成员 name 和 age ;
那我们如何访问 s 的成员?
struct S s; strcpy(s.name, "zhangsan");// 使用 . 访问 name 成员 s.age = 20;// 使用 . 访问 age 成员
结构体指针访问指向变量的成员
有时候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结构体变量,而是指向一个结构体的指针。
那该如何访问成员。
如下
struct Stu
{
char name[20];
int age;
};
void print(struct Stu* ps)
{
printf("name = %s age = %d\n", (*ps).name, (*ps).age);
//使用结构体指针访问指向对象的成员
printf("name = %s age = %d\n", ps->name, ps->age);
}
int main()
{
struct Stu s = { "zhangsan", 20 };
print(&s);//结构体地址传参
return 0;
}
我们已经掌握了结构体的基本使用了。
现在我们深入讨论一个问题:计算结构体的大小。
这也是一个特别热门的考点: 结构体内存对齐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1));
结果:12
如何计算 ?
首先得掌握结构体的对齐规则: 1. 第一个成员在与结构体变量偏移量为 0 的地址处。 2. 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某个数字(对齐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 对齐数 = 编译器默认的一个对齐数 与 该成员大小的 较小值 。 · VS 中默认的值为 8 3. 结构体总大小为最大对齐数(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一个对齐数)的整数倍 。 4. 如果嵌套了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对齐到自己的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结构体的整 体大小就是所有最大对齐数(含嵌套结构体的对齐数)的整数倍。
让我们再回顾那道题
首先c1存在0处,然后开始存int ,int的大小是4,默认对齐数为8,那他的对齐数为4。要对齐到某个4的整数倍的地址处,最近的便是4.然后在8处存了c2。这时总大小为9。根据第四原则总大小应该是所有最大对齐数(含嵌套结构体的对齐数)(这里是4)的整数倍。所以总大小为12。
大部分的参考资料都是如是说的:
1. 平台原因(移植原因): 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 性能原因: 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
总的来说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是拿 空间来换取 时间的做法。
那在设计结构体的时候,我们 既要满足对齐,又要节省空间 ,如何做到:
让占用空间小的成员尽量集中在一起
//例如: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struct S2
{
char c1;
char c2;
int i;
};
S1 和 S2 类型的成员一模一样,但是 S1 和 S2 所占空间的大小有了一些区别。
之前我们见过了 #pragma 这个预处理指令,这里我们再次使用,可以改变我们的默认对齐数.
#include <stdio.h>
#pragma pack(8)//设置默认对齐数为8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pragma pack()//取消设置的默认对齐数,还原为默认
#pragma pack(1)//设置默认对齐数为1
struct S2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pragma pack()//取消设置的默认对齐数,还原为默认
int main()
{
//输出的结果是什么?
printf("%d\n", sizeof(struct S1));
printf("%d\n", sizeof(struct S2));
return 0;
}
结果:12 6
结论:
结构在对齐方式不合适的时候,我么可以自己更改默认对齐数。
先上代码
struct S
{
int data[1000];
int num;
};
struct S s = { {1,2,3,4}, 1000 };
//结构体传参
void print1(struct S s)
{
printf("%d\n", s.num);
}
//结构体地址传参
void print2(struct S* ps)
{
printf("%d\n", ps->num);
}
int main()
{
print1(s);//传结构体
print2(&s); //传地址
return 0;
}
上面的 print1 和 print2 函数哪个好些?
答案是:首选 print2 函数。
原因:
函数传参的时候,参数是需要压栈,会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开销。 如果传递一个结构体对象的时候,结构体过大,参数压栈的的系统开销比较大,所以会导致性能的下降。
结论:
结构体传参的时候,要传结构体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