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持久化?
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至永久性存储介质称为持久化
为什么要持久化?
防止数据的意外丢失,确保数据安全性
如何防止数据丢失?
使用save指令即可通过RBD方式进行数据持久化,需要手动执行save操作,持久化时会把redis中的数据默认保存在dump.rdb中,可在配置文件中指定目录
客户端在内存创建数据,并进行save持久化
查看指定dump.rdb中是否有内容
这就表示内存中的数据已经保存在硬盘文件里了
dbfilename dump.rdb
dir
rdbcompression yes
rdbchecksum ye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修改配置后,需要重启服务程序才能生效,重启后将按照配置文件指定的文件路径和工作方式运行
服务端杀掉进程后,重新使用配置文件启动
客户端创建两个数据并save
查看rdb文件,已有相关记录
客户端重新连接,发现数据还存在,这是因为服务进程启动时读取了rdb文件,进而恢复到内存中
Redis是单线程的,所有命令都会在队列中排好队,不建议使用save指令,因为save指令的执行会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直到当前RDB过程完成,有可能会造成长时间阻塞,线上环境不建议使用
访问量很大时,单线程又得执行save,还得处理客户请求,造成效率降低,如何处理?
用bgsave解决:客户端发送bgsave后,redis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执行后台执行,并不是像save一样收到指令立即执行
注意: bgsave命令是针对save阻塞问题做的优化,Redis内部所有涉及到RDB操作都采用bgsave的方式,save命令可以放弃使用
验证bgsave工作原理
客户端发送bgsave,可以看到给我们提示的是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我们查看RDB文件,已经数据addr保存好了
我们查看一下日志文件(配置文件中的logfile)
到目前为止,save和bgsave都是手动的保存指令,那么会引入以下问题:
Redis提供了一种自动进行数据持久化的方式:指定时间范围内,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包括增加、修改、删除)的key达到指定数量就进行持久化,需要在配置文件中进行一下配置:
save second changes
save 900 1 # 900s内有1个key发生变化,则进行bgsave持久化
save 300 10 # 300s内有10个key发生变化,则进行bgsave持久化
save 60 10000 # 60s内有10000个key发生变化,则进行bgsave持久化
修改配置conf文件
启动服务程序
客户端添加一个数据
查看服务器是否进行了持久化(rdb文件已提前清空)
客户端再添加一条数据,此时服务器按照配置文件,自动执行bgsave
此时服务器的rdb文件已经出现
无论get多少次,数据都不会改变,不会进行持久化;由于不进行数据比对,也就意味着对同一个数据连续修改两次,也会进行持久化
save使用注意事项:
由于配置文件启动save的方式,执行的就是bgsave,这里只比较save和bgsave
debug reload
shutdown save
RDB优点
RDB缺点
RDB存储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