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135. 精读《极客公园 IFX - 上》

135. 精读《极客公园 IFX - 上》

作者头像
黄子毅
发布2022-03-14 17:27:43
4300
发布2022-03-14 17:27:4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前端精读评论

1 引言

这次是极客大会十周年,也正好告别了 2019 年,因此主题是总结互联网前 10 年的发展,并预测下一个 10 年的变化。

这次是前半部分的大会感悟。

2 精读

微信的成功

腾讯和米聊分别在 2010.12、2011.01 上线,起初他们的用户基数相当,每天都有恐怖的 10% 用户量增长,然而这两家的差距在 2011.07 开始拉大,之后微信便占有绝对优势,米聊彻底失败。

所以有人说微信抄袭米聊,毕竟微信起步比米聊晚了一个月,然而微信的胜出有更深层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移动端即时通讯是一个唯一寡头市场,因此当米聊看到微信开始反超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场战争已经结束。当时小米重点业务还在手机,米聊是团队试水的一款产品,但看到歪打误撞进入一个如此蓝海的市场,小米自己也很纠结要不要把资源都投入到米聊上。

反观微信,当时手机 QQ 也在做,本来怎么也轮不到微信出场,但张小龙、马化腾、张志东在微信简历了深夜小组,每天晚上都即时同步微信的进展,这让微信即时获取到了腾讯内部资源,在各种关键节点帮了很多忙,甚至让手机 QQ 技术大牛直接支持微信改善高并发问题,快速完成 QQ 好友导入功能。

雷军总结到 “如果腾讯一年后才有所反应,米聊胜率是 50%,如果是腾讯两三个月就有反应,米聊应该 100% 会死掉”。

很巧的是,张志东事后也总结过一句话 “如果我们当初没有看清这个趋势,没有在微信起量的事后,看清这个本质,微信胜出概率也只有 50%”。

然而腾讯的反应实在太快了,米聊之后只好走差异化社区路线。

微信后面的发展也非常精彩,通过源于用户需求的少量功能,比如微信红包,不断引爆微信的增长。夸张的是,微信装机量的增长率始终与智能手机渗透率持平,这说明 微信吃掉了所有新增的流量红利。

微信的发展,是一个 工具到平台,平台到生态的演进过程。 真正让微信建立生态的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个去中心化模式,当大家都想像公众号一样抢一波风口红利时,微信做的正是去中心化,微信不给任何小程序导量,每个小程序的流量入口都需要开发者自己经营,这种商业模式才可持续发展。

对公众号也是一样的态度:公众号要持续创造价值,没有初始红利。理解了这一点才理解了现在微信生态一系列做法,只有每位贡献者持续创造价值的生态才是可持续的,生态绝不是在创建之初让抢到先手的用户瓜分平台流量红利,这样是不可持续的。

移动终端的中场战事

前十年,手机设备制造厂商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经历了从小米,到 OPPO、VIVO,再到华为的演化。

印象深刻的是看了一个雷军创办小米前夕的访谈视频,雷军说 “大家看到苹果的成功,却没有看到这片蓝海的机会,现在手机制造领域竞争太不激烈了”。同时为了对抗苹果,谷歌开源了安卓源代码,小米利用这个机会打造一款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手机操作系统,并借助用户社区与性价比优势一举占领了早起市场。

2015-2018 年出现了 OV 领跑的情况,即 OPPO、VIVO 后来居上,有两点原因:小米还在强调各项参数指标,但 OV 宣传的概念很易懂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同时 OV 还注意到了下沉市场,通过各种综艺节目冠名与 平均 25 万家线下门店布局,超越了小米。

上面两点分别对应了创业的早期与扩张期,然而 2019 年产业进入成熟期,手机出货量开始下降,市场逐渐进入零和博弈阶段,此时大玩家华为入场,华为的入场姿势是投入数万名研发资源进行饱和式攻击,成熟的市场比拼的不是营销而是技术,从争夺用户变成留存用户,这个阶段华为胜出了。

值得关注的是,从苹果收入年报来看,其中软件服务收入占比正在逐年升高,这也代表了一种未来发展趋势,在垄断了硬件后将收入来源逐渐转化为软件和服务。第三天的 OnePlus 手机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仅通过硬件赚钱,商业模式也运转的很好,这个到后面再细说。这就是商业的有趣之处,第一商业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国家战争史,第二商业模式没有万能法则,两种完全相反的模式都能活得很好,这是它最有魅力的地方。

支付宝

支付宝是典型的工具场景,这次分享核心观点是:只要把工具分内的事情做好,自然会赢得用户,赢得市场。

第一个例子是早期 PC 支付时代,由于支付需要跳转到各大银行网银页面,整个链路长达 7 次跳转,用户整体付款成功率只有 60%,马云为此在年会上把支付宝团队狠批了一顿,这也促使支付宝在次年研发了快捷支付,将银行支付流程替换为支付宝自己的支付流程,支付成功率提高到了 95%。但这个改动是艰苦的,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为了用户体验,能做的都做了,不能做的也都做了”。

无论是二维码支付、芝麻信用还是小程序,都是由用户对工具的需求催生出来的。其中芝麻信用是因为支付宝解决了淘宝上买家与卖家的信任问题,但社会依然存在大量信任问题,芝麻信用的初心就是将淘宝信用解决方案推广到全社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了不起的方案起步都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拼多多

拼多多给人的刻板印象是“下沉市场”,然而这既不是拼多多的起点,也不是拼多多的终点。

在创立拼多多之前,黄峥创建了一个“拼好货”的应用,这个应用瞄准城市人群,本来可以在这个垂直领域深耕,但在拼好多过程中,黄峥发现微信用户已经达到 7 亿日活,有一大半人群还没有网购习惯,但具备了网购能力,因为正好赶上微信红包培养了用户付款习惯。

为什么淘宝、京东不在微信里卖货? 原因是担心成为微信的货架。为什么淘宝当初要切断百度搜索入口?因为一旦用户培养了在百度搜索淘宝的习惯,淘宝就无法成为第一级用户触达者,一旦百度推荐自家电商产品或者切断淘宝流量,淘宝将遭受灭顶之灾。 在微信也一样,淘宝和京东都不希望被微信扼住喉咙。但这毕竟是“巨头”担心的事情,就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成为微信的货架又如何?这是个很大的市场空白,迟早有人补位。

拼多多切入点是下沉市场,下沉市场的特点是“有用户,没商品”,因此拼团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既提高了购买量,提升了物流、供应商效率,大量的订单量也提升了拼多多对供应商谈判的筹码,导致拼多多可以以低价提供给买家,低价又促使买家下更多的单,形成一个小飞轮。

下沉市场只是拼多多的第一刀,举一个爆品的例子:拼多多与商家合作推出了爆品玻璃碗,又大、又厚、耐高温,一下子成为了爆品,让商家与拼多多双赢。重点在于,打造爆品对促进飞轮运作太有用了,爆品意味着大量单一订单,拼多多对单一商品谈价能力提高到极限,商家制作成本压低到极限,爆品是效率最高的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拼多多主动帮助商家打造爆品,“平台”干预商家带来双赢可能是未来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美团的商业逻辑

“不设限”是对美团比较好的理解。大家都觉得美团什么都做,其实美团就是坚信“按照规律做事”,从模仿美国的 facebook - 校内网、twitter - 饭否、groupon - 美团,好的借鉴也是一种成功哲学。

四纵三横的思想,更透彻理解不同平台做的事情:

咨询

通信

娱乐

电商

搜索

百度

QQ

热血传奇

淘宝网

社交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蘑菇街

移动

今日头条

微信

练好基本功,提升工作效率,管理层按规律做事,合适的事找合适的人,没做过的事就自己探索,这是美团总结的经验。

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的市值几乎是百度的两倍了,为什么看似体量更大、资源更多的百度会被字节跳动超越?大家都很感兴趣这个话题。

字节跳动核心能力是个 性化推荐引擎,旗下产品 “社交、自拍、咨询、教育、金融理财、短视频、问答、电商”都利用了技术中台输出的个性化推荐算法作为核心竞争力。

字节跳动推出的成功产品很多,像今日头条、抖音、火山、西瓜,背后的方法论就是“产品、技术、文化”。

产品上,地毯式孵化许多产品,并且根据上面总结的领域乘以个性化推荐进行了许多尝试,比如社交 X 个性化推荐,短视频 X 个性化推荐,咨询 X 个性化推荐。产品迭代也是个逐步的过程,比如抖音从直播,到小学生短视频工具,最终找到了城市潮人工具这个最合适的定位。

技术上,首先是大量从百度挖人,而且挖的都是核心技术架构骨干。其次,打造了技术中台:技术部分为“算法组、互娱组、产品技术组、垂直产品组”,最核心的技术人员在算法组,为所有产品横向赋能。总结一下就是豪华技术团队 + 技术能力中台化。

文化上,字节跳动保持很大的信息透明度,比如新员工可以查看所有历史工作资料与聊天记录,公司所有决定都是透明可查询的,公司管理扁平化。

共享出行与共享经济

滴滴

2010 ~ 2019 年,共享出行的代表就是滴滴,这个话题从滴滴开始剖析了整个共享经济行业,非常有意思。

切入点是 融资。BAT 上市融资额度分别是:百度:1.112 亿美元、阿里巴巴 69.88 亿美元、腾讯 0.2188 亿美元,总额 71.2 亿美元。而滴滴到目前为止的融资已经达到 208 亿美元, 滴滴融资超过 BAT 总和,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滴滴走了一条不正常的商业路线,即先疯狂再冷静的烧钱路线。

当一个行业增长速度极速增加时,老玩家将失去优势和壁垒,所以谁能更快扩张谁就能成为最终赢家,此时如果有大量资本投入快速占领市场,让企业成为这个领域的绝对霸主,投资者就可以通过上市退出的方式把之前烧的前赚回来。然而这种烧钱商业模式是有前提的,即 极度充裕的资本 + 清晰的结构性机会,滴滴的结构性机会非常清晰,先垄断再收割。

传统商业模式:融资 -> 赚钱。 非常态的商业模式:融资 -> 烧钱 -> 烧钱 -> 烧钱... -> 赚大钱。

Uber 创始人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一个赛道上只要出现一个 “疯子”,所有人都必须变成 “疯子”。即一旦你所在的领域开始有公司利用融资 + 烧钱的方式运作时,你也必须这么做,否则你的市场会被对手抢走。

然而也可以看到这几年大量烧钱的公司开始合并,比如滴滴和快的打车、同城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这些公司合并的背后都是投资人运作的,那为什么要合并呢?道理很简单,双方投资人都在砸钱,谁也扳不倒谁,此时投资人会计算现在烧的钱在垄断市场后能否收回来,如果收不回来,双方投资人都不傻,大家为了不赔本,一定会促使两家公司合并,这样才能停止烧钱,即时上市止血。

有意思的是,滴滴从抢单模式变成派单模式,就体现了烧钱抢市场到精细化运营考虑盈利的一种转变。

摩拜和 OFO

摩拜和 OFO 的发展本应该比较平静的,因为共享单车要解决的问题是 “看得见和愿意骑”,投放更多的车可以解决看得见问题,提升骑行体验可以解决愿意骑的问题,然而大量投资人从滴滴大战中大赚了一笔,想要把模式复制到共享单车领域,战斗就开始了。

由于资本的投入,摩拜和 OFO 重点都放在了“投更多的车”上,但这种抢占市场的方式并不像滴滴一样合理:

滴滴将大量私家车借给没车的人使用,本质是将“私人交通工具”变成“公共交通工具”,提升了“私人交通工具”的利用效率,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自然能站得住脚。

共享单车的问题在于,大家不会把自家自行车骑出来借给别人用,毕竟开着汽车可以带乘客,但骑着自行车带人变成服务也太奇怪了。 所以各公司大量制造新的自行车投入市场,要解决的是公共交通问题,但这些自行车并没总在路上跑着,而是在街头大量闲置, 这样其实降低了自行车的工具利用效率,从根本来看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因此盈利模式不太明朗。

更多共享模式

后来出现的共享充电宝、共享车位、共享雨伞等等细分领域的创业,本来资本也想走烧钱模式,但发现走不通,还是回到了最初健康的模式。根本原因可能是这些行业无法产生寡头垄断,无法通过烧钱的方式快速占领市场并回收资本。

产业互联网与衰退期

看未来十年,互联网也许进入了一个“衰退周期”,互联网从纯线上变成与产业结合,比如软硬件都做,或者线上线下结合才能继续破局,反过来说,以前纯线上一本万利的高速扩张模式一去不复返了,互联网要深度与社会结合,发挥更多实际的价值才能得到自身成长,这是一个泡沫破裂的过程,也是互联网回归到真实价值的过程。

如果资本不充裕了,对创业者来说也还有机会,比如相应的会带来低人力成本与低广告投放成本。

最后,周航宣传了一个创业孵化项目,即投资人与创业者深度交流几个月,在这几个月内让创业者得到成长,让投资人能看清创业者是否具备潜力,这种投资者与创业者培养感情的孵化方式是比较新颖的,相对面试来说,有更多机会呆在一起可以看人看得更清楚,投资者与创业者更容易简历信任关系。

语言 AI 的未来构想

搜狗在 AI 语音布局很久了,我们熟悉的搜狗产品有“搜狗输入法”和“搜狗搜索”,这两个都是语言入口,所以搜狗基于语言来布局。

语言 AI 的发展方向是自然交互 + 知识计算。自然交互指人机自然的语言交互,利用语音技术、图像技术、视觉技术识别;知识计算指的是利用知识对语言进行处理,比如翻译、问答、对话。综合两者有可能产生未来的智能助理。

语音皮肤在知识付费领域就有应用场景,通过识别人的声音,将其特征提取后把另一个人的声音音色覆盖掉,这样就能让任何人代替讲师录制音频了。同样在导航语音也有类似适用场景,后面百度地图的分享会提到。

发生在边缘的 AI 计算革命

所谓边缘计算指的是去中心化的本地分散运算,比如自动驾驶,就是发生在每个车上的本地计算。为什么不是云计算?因为本地计算一般都需要即时响应,尤其是自动驾驶只有几百毫秒的生命线,万一网络出现延迟,后果是谁也承担不起的。

边缘计算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平均每天产生 600-1000 TB 量的计算,而且自动驾驶 L1 - L5 需要的算力也是呈指数级增长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自研芯片与算法的软硬配合是一种突破方式。

地平线公司要做的是智能互联的底层,做手机领域的思科,做智能化时代的底层基础设施。

通往人机交互“终极自由”的 AI 之路

报告显示全球有 26% 的手机用户每天使用手机超过 7 小时,35 岁以下人群平均每天解锁手机,人类都要成为手机的奴隶了,看似拓展了人类生活自由,但反而感觉人类被手机束缚住了。

原因有几块:

  1. 交互方式不自然:按键和触屏都不方便。
  2. 智能手机不智能:appStore 就是智能手机了?就算有语音助手加持,也无法理解连续语义。

解决办法就是更自然的,让人类感受不到的电子设备交互方式,比如微型音频设备,AR 眼镜,体内芯片等外挂方式,交互上需要进化为语音交互、手势交互、脑波信号等。

目前这个阶段,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机都是较能符合这个进步趋势的尝试。

地图的破局

比较有意思的是利用 20 秒对话训练,可以产生一个你自己语音包,用你自己的声音导航。

另一个功能是预测第二天路况,并根据到达时间推荐一个合适的出发时间。

百度地图不止于导航,在如何挖掘地图额外价值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尝试。

一起创造【所见及所能】的平行世界

外号科技介绍了一款产品:远距离二维码。

我们现在看到的二维码基本都是近距离的,近距离二维码可以:支付、加好友、账号登录、近距离信息获取等。

而远距离二维码是相对于近距离二维码的,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一公里的距离。

远距离二维码的适用场景有四种:

  1. 远距离信息获取:服务机器人定位导航、无人机遂窗配送、电子围栏。
  2. 高精度定位:实时物流、室内定位报警。
  3. 增强现实:景区 AR 改造、AR 多人游戏、室内沉浸式导航、机场电子指示牌。
  4. 数据重建:室内测距和建模。

当科技拉近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这个演讲者是一名了不起的盲人曹军,他创立了保益科技帮助盲人像明眼人一样生活。

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不要总以为帮助盲人就是出一款盲人专用手机、盲人专用 App,其实盲人最大诉求是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科技的便利,普通人能用的手机、能用的 App、能开的车,盲人也都想用, 普通人应该想办法把自己用的手机、软件改造成盲人可以使用的版本。这是最大的换位思考。

鹏友说 - 傅盛

傅盛带领的猎豹做智能机器人已经有几年了,今年有了最新进展,出货量达到 5000 台。

傅盛提到一点非常关键,就是机器人这个名字起的很不好,总让人觉得机器就应该拥有人一样的智慧,其实我们这个阶段还做不到,而且行业也不需要那样聪明的机器,要的而是一个服务工具。

举个例子,博物馆的导游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因为一方面机器人信息储备量大,工作效率高,而且还能听懂任何国家语言,这样一个机器人甚至能胜过好几位资深导游,而导游这种场景也相对局限,容易实现。

机器人也不一定要长得像人,在不同领域可以做出不同体型,适配不同的工作场景。机器在某些垂直领域完全可以超越人类。

探秘人工智能背后的【硬核英雄】

未来 10 年定制化数据服务领域可能分为 5 大块:

设备的定制化

比如无人车的场景,从多摄像头到摄像头 + 激光雷达的方案,随着业务场景不断多元化,对设备定制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场景的定制化

还是无人驾驶场景,为了保证在多场景的安全性,需要模拟出许多情况下的交通场景,比如不同光线强度、角度、不同车道、不同车型、不同类似司机、人群和环境。

样本的定制化

今天很多 AI 是以人为中心,人群可以根据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等进行区分,所以根据基于样本的定制也是一大趋势。

工作的协同化 和 工作的专业化,即随着分工不断细化,协同度与专业化程度都会提高。

智能交通

九号机器人这家公司为了解决开车与步行之间存在的空白的问题,九号机器人提供了大量代步机器,比如智能滑板车,智能电动车,所有车辆都是“电动化、网络化”的,预测下一个 10 年会 加上“智能化”。

开车与步行之间的机器人除了代步,还有快递和配送这个巨大场景,而这个场景的优势在于,低速场景的机器人自动驾驶危险系数小,技术上较容易实现,因此可以快速投入到线下上进快速迭代。

未来十年可能是去智能化的十年,即所有的硬件都是智能硬件,所有车辆都是机器人,即智能化会极大的普及。

可折叠手机

介绍了联想集团出的一款可折叠手机,据说是全球首款无痕的可折叠手机 Moto Razr。

从视频来看,无痕可折叠的最大秘密在于,并没有将屏幕折叠到 180 度这个死角,折叠到 180 度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屏幕材料不产生折痕,这款手机通过非常精巧的设计,让 在外部折叠到 180 度时,内部屏幕仅折叠 100 度左右。

下一个十年:科技链接健康

下一个十年,科技会更加关注健康领域,比如手环检测心跳是否异常,或者通过智能设备检测健康是否达标,以决定是否要去医院就诊,甚至以此决定医保的折扣率。

未来的年轻人吃什么?

这个标题有点标题党嫌疑,其实说的是一个减肥棒产品,吃了可以减肥。

一个原始年轻人的食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占 22%-40%、28%-58%、19%-35%,总结起来就是低糖、优质蛋白质。

而进入农耕时代,一个年轻人的食谱,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分别占 10%-20%,10%-20%,50%-70%,即碳水化合物太多,糖分过多,而摄入蛋白质的量严重不足,这带来了大量肥胖问题。

解决办法就是做一个低糖、优脂、优蛋白的产品,所以这款产品最终效果就是“无糖、易吸收的小分子蛋白、好吃”,至于好吃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做了这两个方面的优化:

  1. 食材可见:比如大块杏仁碎、大块黄桃粒等。
  2. 口味丰富:芝士、椰子、巧克力、曲奇。

我以为朋友当场就订购了几箱,说实话还是蛮有诱惑力的,产品叫 ffit8,可以天猫自行搜索。

极客大会每个人都送了几袋,尝了一下还是蛮好吃的,有甜味,但为什么说无糖呢,查了一下原因,原来用的是低聚异麦芽糖,这种麦芽糖难以被吸收,所以也就可以认为是无糖的啦。

3 总结

前十年,无论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经历了起起伏伏,商业路上哪有一帆风顺,唯有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用户解决问题的企业才可能成功。

最后留下一道思考题,你对互联网上个十年有什么感悟吗?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2-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前端精读评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引言
  • 2 精读
    • 微信的成功
      • 移动终端的中场战事
        • 支付宝
          • 拼多多
            • 美团的商业逻辑
              • 字节跳动
                • 共享出行与共享经济
                  • 滴滴
                  • 摩拜和 OFO
                  • 更多共享模式
                • 产业互联网与衰退期
                  • 语言 AI 的未来构想
                    • 发生在边缘的 AI 计算革命
                      • 通往人机交互“终极自由”的 AI 之路
                        • 地图的破局
                          • 一起创造【所见及所能】的平行世界
                            • 当科技拉近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 鹏友说 - 傅盛
                                • 探秘人工智能背后的【硬核英雄】
                                  • 智能交通
                                    • 可折叠手机
                                      • 下一个十年:科技链接健康
                                        • 未来的年轻人吃什么?
                                        • 3 总结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开发 CloudBase
                                        云开发(Tencent CloudBase,TCB)是腾讯云提供的云原生一体化开发环境和工具平台,为200万+企业和开发者提供高可用、自动弹性扩缩的后端云服务,可用于云端一体化开发多种端应用(小程序、公众号、Web 应用等),避免了应用开发过程中繁琐的服务器搭建及运维,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开发门槛更低,效率更高。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