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input/TeX/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4)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4)

原创
作者头像
沙因Sign
发布于 2021-08-01 11:42:08
发布于 2021-08-01 11:42:08
397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SignSign

这周的数据

和上周的有啥区别么……

不行了,这个时候必须说一些安慰的话,或者找个打代码的来帮忙背锅了。

我找不到愿意帮我打代码的。

那只能说一些安慰的话了。

比如,虽然这条曲线没有变化,但是其他地方的数据变好了呀。

比如糖果屋的打开率变成36%,比如留存和在线变多了呀……

还是说下这周做了哪些调整

其实这周整体没改什么东西,重点在查询“教程1-教程2”之间流失的原因。

流失过程大致上是这样的

玩家从选择章节后,到进入游戏之间流失了4%,然后在阿呆这里待了3-5秒,之后开始又流失了4%,也就是打败阿呆的其实还是有91%左右。

第一个4%可以理解成游戏崩了或者其他的?

第二个4%就是单纯不想玩。

而最诡异的地方就在于,打赢阿呆后停留在胜利结算界面不点确定的有8%左右……

为啥啊。

实际上在所有的引导中,“强制操作”的引导流失率反而是最低的,我忽然理解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游戏为啥教程非要“下一步”“下一步”的完全不留玩家自由操作的空间。

就像曾经一些页面,你如果让玩家“点一下确定”,大部分人会点,但是如果让玩家输入一串字符,流失就会发生。

这样好么?

如果认可了这个理论,那么很显然那些“每日签到”“连续七天领好礼”就会是正确答案了。

而这再往极端推演,就会变成,我为啥要做精灵之息?我要这些数据干什么?

至此,我感觉自己陷入一个奇怪的思维陷阱,找不到哪里出错了。


为了验证一些想法,我在游戏开始做了个小把戏。

设了个看似提问的问题。

一方面这个提问是作为调查问卷使用,我想定位玩家的预期。

另一方面,其实是想给玩家思维里打个契子。

结果多少有点意外,2/3的人选择“未知冒险”。也就是“探索型”玩家?

但是他们却只有20%不到的人玩下去了。

我一开始以为是玩家的预期错误,现在想来,应该是精灵之息并不符合预期?

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期待值”这个玩意。


如果我说我要做个类只狼的游戏时,我是怎么想的?

格挡,架势条,立体探索地图,以及限制数值强制操作的boss战。也就是用一些方块圆形,我就可以搭一个只狼原型。

但是其他人对于只狼demo的预期是啥?

忍者,古风,忍杀,叮叮当当。也就是说相比那些方块圆形,如果我直接去游戏里扒出狼的模型然后往游戏引擎里一扔,套个第三人称操控模式,这样反而会更符合其他人对只狼demo的预期。

这就是分歧点。

为啥会有这样的分歧点?

因为游戏制作者了解整个游戏运行的原理,也就是搭好系统后,剩下的模型材质之类是在单独的文件夹里,直接替换就可以了。

这时候,换位思考一下。

非制作者的思考模式。

“先做好狼,蝴蝶夫人,地图的模型,然后直接替换一下游戏系统,不就可以了?”

……

有道理啊。

玩法+美术

玩法:不受保护,基本不花钱,是个人都能想

美术:游戏开发的重头戏,花销最大的地方,受到法律保护

这就像站在笼子两边的两个人。如果笼子足够大,那么谁才是被关在笼子里的人呢?

这是有答案的,很明显,在社会主流认知里,人数少的那一方是被关在笼子里的人。

但涉及到这个主流认知又有一大堆可以聊的了,这次还是不扯了。

说回来,上面的那种认知其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换皮游戏是不是一款新的游戏”。

这很有意思,带有只狼模型的游戏会被当做是只狼,但是换皮游戏并不会被承认是新游戏。

这居然是不矛盾的。

也就是说,主流认知里这之间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还有很大一大段可以分界的区域。

emmm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6)
当时只是简单的列了一下游戏以外的社会因素,并觉得游戏因素无非就是营销上的画面音乐效果吸引人。
沙因Sign
2021/09/09
237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2)
《精灵之息》是一款在微信小游戏平台上线的独立游戏,在微信里搜索《精灵之息》就可以直接体验游戏。
沙因Sign
2021/07/20
439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2)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3)
两个人搭电梯上20楼。一个人一直在电梯里走动,另一个在做俯卧撑。到20楼后,别人问他们,你们怎么上来的。其他一个说“我是走上来的”,另一个说“我是做着俯卧撑上来的”。
沙因Sign
2021/07/24
312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3)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6)
可能也和平台有关系吧,微信小游戏即开既玩的优点导致玩家的跳出率会比app,pc等平台高很多。
沙因Sign
2021/08/12
361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6)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
首先《精灵之息》是一款在微信小游戏平台上线的独立游戏,在微信里搜索《精灵之息》就可以直接体验游戏。
沙因Sign
2021/07/15
367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9)
使用各种奇淫巧技去减少资源的开销,增加资源的复用性,然后这过程总是不经意的会感叹,“原来那时候的制作者是这样的心情啊”的感觉。
沙因Sign
2021/08/22
365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3)
那为什么知道只狼不适合自己,还是想玩呢?为什么对其他游戏(比如精灵之息)就没有想玩的想法呢?
沙因Sign
2021/08/31
425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3)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7)
另外epic商店里海量的资源,也让我这种从最初用画布做游戏的人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沙因Sign
2021/09/24
334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7)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2)
小游戏出了新的行业数据统计,感觉比之前的好了。行业数据来源是头部游戏的数据(虽然不知道头部游戏是谁),但是相对来说参考价值变大了。
沙因Sign
2021/08/29
325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2)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4)
所以也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来目前精灵之息的剧本演出表现有多拉跨,游戏的表现形式居然比不上几行文字……
沙因Sign
2021/09/02
254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4)
精灵之息
游戏引导,只是这样简单的规则,居然要这么多字#这就是为什么Sign不喜欢制作新手引导的原因#
沙因Sign
2018/12/18
601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7)
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前面90分钟可能都是铺垫,而最后10分钟的反转才将整个电影升华给观众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沙因Sign
2021/08/17
313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7)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5)
这么看来,之前的精灵之息,大部分人全程都在“本能的想要划走”,能支撑5分钟已经是奇迹了……
沙因Sign
2021/09/05
2930
2个小时制作一款微信小游戏
游戏是这个 基于cocos creator做的 Dolo的朋友们:Boo的冒险 扫描菊花码进行游戏。 不想扫描的同学看动图。 对,就是这样一个『蹦一蹦』的游戏……………… 『这种游戏你花了2小时?』
沙因Sign
2018/04/18
28.8K3
2个小时制作一款微信小游戏
精灵之息的玩法
而且很多功能似乎来来回回的改了好几遍(头一天添加新功能,第二天觉得这个功能不行,删掉,过了一阵子又添加回来)的情况。
沙因Sign
2019/08/09
5300
精灵之息的玩法
微信小游戏的选型
加上大家可能也更想看我扯一些和游戏相关的有的没的,所以还是聊一聊微信小游戏的一些看法吧。
沙因Sign
2020/01/15
3.1K1
通往 Metaverse 之路:新时代的社交网络和游戏化交互的未来
虽然荒诞主义、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都认同世界与我们自己都是无意义的,但存在主义之所以是一种人文主义,在于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荒诞的世界时,仍然有勇气去自由地赋予任何事情以意义,并奋起追逐。 人类社会存在的支点在于信仰与共识。懦弱和勇气并非天生,世界上一开始也并不存在互联网、星际飞船、人工智能和 Metaverse。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然后实现。当行动还没有投向未来之前,一切什么都不是,但同时也可以什么都是。 无论是社交、游戏、娱乐还是其他领域,当我们尝试站在未来理解当下时,其实都是在寻找主流群体中的非主
腾讯大讲堂
2021/03/23
7580
BTA | 张宏亮:区块链游戏必经的四大发展阶段
2018年3月30-31日,由CSDN、火星财经主办,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柏链教育、区块链大本营、TokenSky联合主办的2018 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峰会(BTA)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聚焦区块链核心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应用、投资、数字资产存储与交易、创新前沿技术等主题,来自全球 80+ 区块链技术领导者、100+ 区块链投资商业大咖、1000+ 区块链技术开发者及行业人士共聚一堂,以一种更纯粹的办会模式开启了一场属于技术人的开年狂欢,携手业界共同助力区块链的技术与产业升级发展,敲响开年链圈技术人最强音
区块链大本营
2018/05/11
9260
东京玩具箱
『东京玩具箱』有两部,另一部叫『大东京玩具箱』,连起来是同一个故事。 这大概算是一部『上班族』漫画,就是游离于『青年漫画』和『成人漫画』的边缘的类型。 故事的主要路线讲述了一个知名游戏制作人从大公司离开后,在自己的工作室制作游戏的过程。但实际上,整部漫画讲的是一个混合了现实与虚拟的日本游戏发展史。 这部漫画对游戏形而上学的层面上探讨的很深入。 因为这部漫画的信息量很大,而且我一般不讲大众认知的重点,所以强烈推荐对游戏制作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去看看这『漫画』。(搜了下有真人版,想都不想就关掉了。) 游戏制作人 主
沙因Sign
2018/04/18
1.3K0
东京玩具箱
什么是游戏性
由于最近忙于写各种文档,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不过作为一个产品、技术内外双修的神人,还是有一些存活的。今天发送的和单纯的技术关系不大,而是一份对于游戏这个业务领域的理解。 另外,由于本文原来是有很多游戏配图,由于不想随便使用未授权图片,所以还是全部删去了。希望能对文章的理解没造成太大的障碍。 游戏性的基础组成 什么是电子游戏的游戏性?这个问题从普通玩家到高级策划都有自己的答案。 然而,我却希望能得到一个能被整理的概念体系,来描述“游戏性”这个概念。 首先,我认为“玩”本身是很多动物
韩伟
2018/03/05
1.3K0
相关推荐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6)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