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是单线程的,异步编程对于 JavaScript语言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异步编程,根本没法用,得卡死不可。
JavaScript开发者在代码中几乎普遍依赖一个假定:一个函数一旦开始执行,就会运行结束,期间不会有其他代码打断它并插入其中。但是ES6引入了一种新的函数类型,它并不符合这种运行到结束的特征。这类新的函数被称为生成器。
更正一下上一篇文章对Iterator对象的翻译,翻译成中文应该为迭代器。遍历是一个动词, 迭代器是名词。
执行 Generator 函数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迭代器对象
function makeIterator(array) {
var nextIndex = 0;
return {
next: function() {
return nextIndex < array.length ?
{
value: array[nextIndex++],
done: false
}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
};
}
const it = makeIterator(['a', 'b']);
it.next()
// { value: "a", done: false }
it.next()
// { value: "b", done: false }
it.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makeIterator
函数就是用于生成迭代器对象的。Generator
函数返回的遍历其对象,可以依次遍历Generator
函数内部的每一个状态。
Generator
函数是一个普通函数,但是有两个特征。
function
关键字与函数名之前有个星号yield
表达式function *helloWorldGenerator() {
yield 'hello';
yield 'world';
return 'ending';
}
const hw = helloWorldGenerator();
上面的 定义了一个Generator
函数 helloWorldGenerator
,它的内部有两个yield
表达式(Hello
和world
),即函数有三个状态:Hello
,world
和return
语句。
Generator
函数的调用方式和普通函数一样,但是调用它并不执行,而是返回一个指向内部状态的指针对象(Iterator对象
)
hw.next()
// { value: 'hello', done: false }
hw.next()
// { value: 'world', done: false }
hw.next()
// { value: 'ending', done: true }
hw.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上面一共调用了4
次next方法
Generator
函数 开始执行,知道遇到第一个 yield
表达式,next()
方法返回一个对象,它的done
属性就是当前yield
表达式的值 Hello
(这里注意是yield
表达值的值,并不是yield
表达式的返回值,yield表达式本身没有返回值)。next
方法时,再继续往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 yield
表达式。yield
表达式,就一直运行到函数结束,直到return
语句为止,并将return
语句后面的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的对象的value
属性值。return
语句,则返回的对象的value
属性值为undefined
。yield
表达式是暂停标志。
迭代器对象的next
方法的运行逻辑:
yield
表达式,就暂停执行后面的操作,并将紧跟在yield
后面的那个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对象的value
属性值。next
方法,再继续往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
表达式。yield
表达式,就一直运行到函数结束,直到 return
语句为止,并将 return
语句后面的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值对象的value
属性值。return
语句,则返回的对象的value
属性值为undefined
。相同点:
都能返回紧跟在语句后面的那个表达式的值。
不同点:
yield
,函数暂停执行,下一次再从该位置继续往后执行,而return
语句不具备位置记忆的能力。return
语句, 但是可以执行多次 yield
表达式return
; Generator
函数可以返回一系列的值,因为有任意多个yield
。(Generator
函数生成了一系列的值,也就是它为什么叫生成器的来历)。如果在 Generator
函数内部,调用另一个Generator
函数,需要在前者的函数体内部,自己手动完成遍历。
function *foo() {
yield 'a';
yield 'b';
}
function *bar() {
yield 'x';
// 手动遍历 foo()
for (let i of foo()) {
console.log(i);
}
yield 'y';
}
for (let v of bar()){
console.log(v);
}
// x
// a
// b
// y
foo
和bar
都是 Generator
函数,在bar
里面调用foo
,就需要手动遍历foo
。ES6
提供了yield*
表达式,作为解决办法,用来在一个 Generator
函数里面执行另一个Generator
函数。
function *bar() {
yield 'x';
yield *foo();
yield 'y';
}
// 等同于
function *bar() {
yield 'x';
yield 'a';
yield 'b';
yield 'y';
}
// 等同于
function *bar() {
yield 'x';
for (let v of foo()) {
yield v;
}
yield 'y';
}
for (let v of bar()){
console.log(v);
}
// "x"
// "a"
// "b"
// "y"
next
方法可以带有一个参数,该参数会被当做上一个yield
表达式的返回值。yield
表达式没有返回值,或者说总返回 undefined
。
记住,next
方法带有的参数,会被当做上一个yield
表达式的返回值,yield
表达式没有返回值。
自己默念几遍。然后看看下面代码运行的输出是什么
function *foo(x) {
const y = 2 * (yield (x + 1));
const z = yield (y / 3);
return (x + y + z);
}
const a = foo(5);
console.log(a.next());
console.log(a.next());
console.log(a.next());
const b = foo(5);
console.log(b.next());
console.log(b.next(12));
console.log(b.next(13));
上面的运行结果是什么
// { value: 6, done: false }
// { value: NaN, done: false }
// { value: NaN, done: true }
// { value: 6, done: false }
// { value: 8, done: false }
// { value: 42, done: true }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next方法带有的参数,会被当做上一个yield表达式的返回值,yield表达式没有返回值。这句话,相信这个题你一定能回答出来。
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它的完整运行过程。
先看使用Generator函数生成的迭代器a
:
5 + 1 = 6
;undefined
, 导致y
的值等于2*undefined
即(NaN
),除以 3
以后还是NaN
,因此返回对象的value
属性也等于NaN
。return (x + y + z)
,此时x
的值为 5
, y
的值为 NaN
, 由于next方法没有带参数,上一个yield表达式返回值为undefined
,导致z为 undefined,返回对象的 value属性等于5 + NaN + undefined
,即 NaN再来看看使用Generator函数生成的迭代器b
:
5 + 1 = 6
;12
,所以上一个yield表达式返回值为12
, 因此y
的值等于2*12
即(24
),除以 3
是8
,因此返回对象的value
属性为8
。return (x + y + z)
,此时x
的值为 5
, y
的值为 24
, 由于next方法没有带参数13
,因此z为13
,返回对象的 value属性等于5 + 24 + 13
,即 42
这个功能有很重要的语法意义。Generator函数从暂停状态到恢复运行,它的上下文状态是不变的,通过next方法的参数,就有办法在 Generator函数开始运行之后,继续向函数体内注入值。
由于
next
方法的参数表示上一个yield
表达式的返回值,所以在第一次使用next
方法时,传递参数是无效的。V8引擎直接忽略第一次使用next
方法时的参数,只有从第二次使用next
方法开始,参数才是有效的。从语义上讲,第一个next
方法用来启动迭代器对象,所以不用带有参数。
Generator 函数 通过 yield
和next(...)
实现了内建消息输入输出能力。
function *foo(x) {
const y = x * (yield);
return y;
}
// 启动foo(...)
const it = foo(6);
it.next();
const res = it.next(7);
console.log(res.value);
首先,传入6作为参数x。然后调用 it.next(),这会启动 *foo(..)
。
在 *foo(..)
内部,开始执行语句 const y = x ...
,但是就遇到了一个yield表达式。它就会在这一点上暂停 *foo(..)
(在赋值语句中间!),并在本质上要求调用代码为 yield 表达式提供一个结果值。
接下来,调用 it.next(7)``,这一句把值7传回被暂停的
yield` 表达式的结果。
所以,这时赋值语句实际上就是 const y = 6 * 7
。现在,return y 返回值42作为调用 it.next(7)
的结果。
注意,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yield
和next(..)
调用有一个不匹配。一般来说,需要的 next(..)
调用要比 yield
语句多一个,上面代码片段有一个yield
和两个next(..)
调用。
为什么会有这个不匹配呢?因为第一个
next()
总是启动一个生成器,并运行到第一个yield
处。不过,是第二个next(...)
调用完第一个被暂定的yield
表达式,第三个next()
调用完成第二个yield,以此类推。
Generator 函数返回的迭代器对象,都有一个throw方法,可以在函数体外抛出错误,然后在 Generator 函数体内捕获。
const g = function* () {
try {
yield;
} catch (e) {
console.log(e);
}
};
const i = g();
i.next();
i.throw(new Error('出错了!'));
// Error: 出错了!(…)
Generator 函数返回的迭代器对象,还有一个return方法,可以返回给定的值,并且终结遍历 Generator 函数。
function *gen()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
const g = gen();
g.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g.return('foo');
// { value: "foo", done: true }
g.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迭代器对象g调用return方法后,返回值的value属性就是return方法的参数foo。并且,Generator 函数的遍历就终止了,返回值的done属性为true,以后再调用next方法,done属性总是返回true。
next()、throw()、return()这三个方法本质上是同一件事,可以放在一起理解。它们的作用都是让 Generator 函数恢复执行,并且使用不同的语句替换yield表达式。
next()是将yield表达式替换成一个值。
const g = function* (x, y) {
let result = yield x + y;
return result;
};
const gen = g(1, 2);
gen.next(); // Object {value: 3, done: false}
gen.next(1); // Object {value: 1, done: true}
// 相当于将 let result = yield x + y
// 替换成 let result = 1;
throw()是将yield表达式替换成一个throw语句。
gen.throw(new Error('出错了')); // Uncaught Error: 出错了
// 相当于将 let result = yield x + y
// 替换成 let result = throw(new Error('出错了'));
return()是将yield表达式替换成一个return语句。
gen.return(2); // Object {value: 2, done: true}
// 相当于将 let result = yield x + y
// 替换成 let result = return 2;
同一个 Generator函数的多个实例可以同时运行,他们甚至可以彼此交互
let z = 1;
function *foo() {
const x = yield 2;
z++;
const y = yield (x * z);
console.log(x, y, z);
}
const a = foo();
const b = foo();
let val1 = a.next().value;
console.log(val1);
// 2 <-- yield 2;
let val2 = b.next().value;
console.log(val2);
// 2 <-- yield 2;
val1 = a.next(val2 * 10).value;
console.log(val1);
// 40 <-- x: 20,z:2
val2 = b.next(val1 * 5).value;
console.log(val2);
// 600 <-- x: 200,z:3
a.next(val2 / 2);
// 20, 300, 3 <-- y: 300
b.next(val1 / 4);
// 200, 10, 3 <-- y: 10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执行流程
*foo()
的两个实例同时启用,两个next()
分别从yield 2
语句得到2
val2 * 10
也就是2 * 10
,发送到第一个生成器实例 a
, 因为x得到的值20
。z
从1
增加到2
,然后 20 * 2
通过 yield
发出,将val1
设置为40
val1 * 5
也就是 40 * 5
,发送到第二个生成器实例 b
,因此x得到的值200
。z
再从 2
递增到3
,然后 200*3
通过 yield
发出,将val2
设置为 600
val2 / 2
也就是 600 / 2
发动到第一个生成器实例 a
, 因此 y得到值 300
, 然后打印出 x y z
的值分别为 20, 300, 3
。val1 / 4
也就是 40 / 4
, 发送到第二个生成器实例 b
, 因此 y
得到的值10
, 然后打印出 x y z
的值分别为 200, 10, 3
。使用for...of语句时不需要使用next方法。因为它可以自动遍历 Generator 函数运行时生成的 Iterator对象。
function* foo()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return 4;
}
for (let v of foo()) {
console.log(v);
}
// 1 2 3
为什么只显示3个yield表达式的值呢,
这是因为一旦 next方法的返回 对象的 done属性为 true,for...of 循环就停止,且不包含该返回对象,所以上面代码的return语句返回的4
,不包括在for...of
循环之中。
我们可以直观的来看一下 Generator
函数 foo
的遍历过程
const it = foo();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2,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3,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4, done: tru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可以看到第一次 done
返回为true时,value
为4
,即执行到最后一个 return
语句。所以 for...of
循环中不包含 4
;
异步:一个任务不是连续完成的,可以理解为,先执行第一段,然后转而执行其他任务,等做好了准备,再回过头执行第二段。比如,你渴了要烧水(假如你的水壶可以响),第一段任务是你要把水壶放到火上,这个时候你可以先去干其他事情比如去看电视,过了一会,壶响了你听到了执行第二段任务去倒水喝。这个就叫异步。
同步:连续的执行就叫同步。比如上面的例子,你把水壶放到火上之后,就一直等着水烧开,再去看电视,这就叫同步。
JavaScript语言对于异步编程的实现,就是回调函数。
回调函数本身并没有问题,它的问题出现在多个回调函数嵌套。假定读取A文件之后,再读取B文件,
fs.readFile(fileA, 'utf-8', function (err, data) {
fs.readFile(fileB, 'utf-8', function (err, data) {
// ...
});
});
上面这种情况就称为"回调函数地狱"(callback hell)。代码不是纵向发展,而是横向发展,很快就会乱做一团,无法管理。因为多个异步操作形成了强耦合,只要有一个操作需要更改,它的上层回调函数和下层回调函数,可能都要跟着修改。
// fs-readfile-promise模块,它的作用就是返回一个 Promise 版本的readFile函数。
const readFile = require('fs-readfile-promise');
readFile(fileA)
.then(function (data) {
console.log(data.toString());
})
.then(function () {
return readFile(fileB);
})
.then(function (data) {
console.log(data.toString());
})
.catch(function (err) {
console.log(err);
});
Promise为了解决 "回调函数地狱",它不是一种新语法,而是一种新写法,把嵌套改成了链式调用。而且代码也很冗余,一眼看上去一大堆then
。
传统的编程语言,早有异步编程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多任务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一种叫做"协程"(coroutine),意思是多个线程互相协作,完成异步任务。协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其他语言中很早就有了。
它的运行流程大致如下:
协程既可以用单线程实现,也可以用多线程实现。
多个线程(单线程的情况下,即多个函数)可以并行执行,但是只有一个线程(或函数)处于正在运行的状态,其他线程(或函数)都处于暂停态,线程(或函数)之间可以交换执行权,也就是说,一个线程(或函数)执行到一半,可以暂停执行,将执行权交给另一个线程(或函数),等到稍后收回执行权的时候,再恢复执行。这种可以并行执行、交换执行权的线程(或函数),就称为协程。
Generator 函数
是协程在 ES6
的实现,Generator
函数是根据JavaScript
单线程的特点实现的。使用Generator 函数
,完全可以将多个需要相互协作的任务写成 Generator
函数 ,它们之间使用yield
表达式交换控制权。
JavaScript 代码运行时,会产生一个全局的上下文环境(context,又称运行环境),包含了当前所有的变量和对象。然后,执行函数(或块级代码)的时候,又会在当前上下文环境的上层,产生一个函数运行的上下文,变成当前(active)的上下文,由此形成一个上下文环境的堆栈。
这个堆栈是“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最后产生的上下文环境首先执行完成,退出堆栈,然后再执行完成它下层的上下文,直至所有代码执行完成,堆栈清空。
Generator 函数不是这样,它执行产生的上下文环境,一旦遇到yield命令,就会暂时退出堆栈,但是并不消失,里面的所有变量和对象会冻结在当前状态。等到对它执行next命令时,这个上下文环境又会重新加入调用栈,冻结的变量和对象恢复执行。
var fetch = require('node-fetch');
function* gen(){
var url = 'https://api.github.com/users/github';
var result = yield fetch(url);
console.log(result.bio);
}
var g = gen();
var result = g.next();
result.value.then(function(data){
return data.json();
}).then(function(data){
g.next(data);
});
可以看到,虽然 Generator 函数将异步操作表示得很简洁,但是流程管理却不方便(即何时执行第一阶段、何时执行第二阶段)。
它不能自动执行,如果每次使用它都要自己手动写一个执行函数的话,也使用起来其实反而更加麻烦了。相信你一定也想到了,我们可以实现一个自动执行的功能,自动控制 Generator函数的流程,接收和交换程序的执行权。
JavaScript 语言的 Thunk 函数是将多参数函数,替换成一个只接受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的单参数函数。
任何函数,只要参数有回调函数,就能写成 Thunk 函数的形式
const Thunk = function(fn) {
return function (...args) {
return function (callback) {
return fn.call(this, ...args, callback);
}
};
};
使用上面的转换器,生成fs.readFile
的 Thunk
函数。
const readFileThunk = Thunk(fs.readFile);
readFileThunk(fileA)(callback);
Thunk 函数用于 Generator 函数的自动流程管理
function run(fn) {
var gen = fn();
function next(err, data) {
var result = gen.next(data);
if (result.done) return;
result.value(next);
}
next();
}
function* g() {
// ...
}
run(g);
Generator 函数只要传入co函数,就会自动执行。
co模块的源码 首先,co 函数接受 Generator 函数作为参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
function co(gen) {
var ctx = this;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在返回的 Promise 对象里面,co 先检查参数gen是否为 Generator 函数。如果是,就执行该函数,得到一个内部指针对象;如果不是就返回,并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为resolved。
function co(gen) {
var ctx = this;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gen === 'function') gen = gen.call(ctx);
if (!gen || typeof gen.next !== 'function') return resolve(gen);
});
}
接着,co
将 Generator
函数的内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包装成onFulfilled
函数。这主要是为了能够捕捉抛出的错误。
function co(gen) {
var ctx = this;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gen === 'function') gen = gen.call(ctx);
if (!gen || typeof gen.next !== 'function') return resolve(gen);
onFulfilled();
function onFulfilled(res) {
var ret;
try {
ret = gen.next(res);
} catch (e) {
return reject(e);
}
next(ret);
}
});
}
最后,就是关键的next函数,它会反复调用自身。
function next(ret) {
if (ret.done) return resolve(ret.value);
var value = toPromise.call(ctx, ret.value);
if (value && isPromise(value)) return valu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return onRejected(
new TypeError(
'You may only yield a function, promise, generator, array, or object, '
+ 'but the following object was passed: "'
+ String(ret.value)
+ '"'
)
);
}
上面代码中,next
函数的内部代码,一共只有四行
命令。
第一行,检查当前是否为 Generator
函数的最后一步,如果是就返回。
第二行,确保每一步的返回值,是Promise
对象。
第三行,使用then
方法,为返回值加上回调函数,然后通过onFulfilled
函数再次调用next
函数。
第四行,在参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参数非 Thunk
函数和 Promise
对象),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为rejected
,从而终止执行。
为什么 Thunk 函数和 co 模块可以自定执行 Generator函数?Generator函数的自动执行需要一种机制,当异步操作有了结果,能够自动交回执行权。两种方法可以做到
then
方法交回执行权。co 模块其实就是将两种自动执行器(Thunk 函数和 Promise 对象),包装成一个模块。使用 co 的前提条件是,Generator 函数的yield命令后面,只能是 Thunk 函数或 Promise 对象。
暂停执行(yield)
和恢复执行(next)
是Generator
函数能封装异步任务的根本原因。函数体内外的数据交换
(next
返回值的value
,是向外输出
数据,next
方法的参数
,是向内输入
数据)和错误处理机制
(Generator 函数内部可以部署错误处理代码,捕获函数体外抛出的错误)是它可以成为异步编程的完整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