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据院”)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秉承“学校统筹,问题引导,社科突破,商科优势,工科整合,业界联盟”24字指导方针,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创新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应用创新的“π”型人才。
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数据科学研究院及相关院系共同设计组织实施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通过整合建设课程模块,形成大数据思维与技能、跨界学习、实操应用相结合的大数据课程体系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四年来,来自全校31院系的1136名同学参加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至今共有209位同学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获得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证书”。
清华的数据科学人才培养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让我们通过倾听优秀的大数据人才讲述他们与“大数据”的不解之缘,一起寻求答案吧!
“目前我有三个身份:城市研究者、数据分析师、品牌创业者。”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的聂聪这样介绍自己,“或许因为我对建筑和城市研究的热爱,所以我本科和研究生都选择了城市规划专业。”而说到第二个身份,聂聪回忆到“之前我看过很多MIT新媒体实验室推出的与城市相关的交互可视化案例,感觉非常酷炫。展示的内容一方面就是我非常熟悉的城市规划,另一方面我又感觉很陌生,因为做出这样效果的技术确实在我当时的能力范围之外。后来无意间翻看朋友圈时,看到一条关于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的介绍,读过官网的培养计划后,便毫不犹豫的报名了”。
学习的过程也是战胜自我的过程,聂聪坦言:“因为我不是工科出身,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大数据知识会觉得有些吃力。比如一开始听《大数据系统分析A》这门课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懂,只能不断自学、搜集资料并通过向一起做项目的信息类专业同学请教来弥补自己的短板,这段经历让我迅速地成长。而从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框架和数据思维逻辑体系,在后来本专业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使我产生了更多的思考方向。开组会时老师也会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大数据的知识,比如R语言、模型开发、如何做数据分析等。”
聂聪认为数据科学的知识在城市规划专业上可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被业界公认为是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趋势前沿。“对于我来说,选修数据科学的相关课程为我注入了数据思维,在很多工作内容的效率提升和方法拓展上提供了很大的助益。”之前在导师布置的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整治研究中,他使用了此前在清华同衡规划院大数据实践项目中接触到的物联网传感器并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算法很轻松的获得了高质量的一手数据,包括不同时间段人流车流量和拥堵情况等,提供了老城规划调研中之前非常难以呈现的交通流量定量刻画方案。“要知道,此前获取数据的传统方法当中有人力调查法,真的是用人力去数人数车的。”他认真地讲到。
步行交通通行流量刻画动图
聂聪学习数据科学相关课程也得到了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悦教授的肯定:
“
聂聪同学通过跨学科学习数据科学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够把数据的采集清洗和分析的方法与专业相结合,并且做出了创新成果,是对专业理论和方法的有益补充,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开发企业的关注。
”
面临就业时,经过一番思考并结合自身的优势,聂聪最终选择了传统的地产行业。“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说,数据学科的交叉背景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更高效的工作流。而相比于单一学科背景的学生,我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建立在对数据科学的理解基础上的。由于自己学习了统计学基础、机器学习的理论架构、数据库系统、了解相关编程软件的操作,工作中如果需要我来领导组建类似的创新项目,我拥有的跨学科知识使我自信能够做得更好。”
往期毕业生专访:
张玉萍:数据科学的“融”,是学术中的“锦上添花”
王斐:大数据学习助我完成行业撑杆跳
金语泽:大数据交叉思维让我更具创新力
王瑞琰:大数据引领我发现法学“新大陆”
龚亚丽:大数据助我打开传统行业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