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互联平台,推进水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白云“韧性水务”、“高效水务”、“民生水务”三张靓丽名片,为白云区水务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赋能。 水务行业关乎国计民生,特别是城市管网排污溯源、江河湖库水安全等问题对于水务行业提出全新的挑战,通过新的技术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一直是城市水利水务部门的重要任务。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广东智慧水利工程,率先实现水利全行业数字化,大幅提高智能化水平,助力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为应对水利水务管理当中存在的痛点,例如感知监测设施亟待完善、智能业务支撑有待增强、水利水务业务系统呈孤岛效应、水利水务数据分析模型及预警能力有待提高等,百度智能云在该项目中,将依托开物工业互联网建设智慧水务平台 ,重点打造智慧水务感知监测试点体系水务大脑(水务智能支撑与数据管理底座),以及防汛应急管理、排水智能管理、水务工程管理和江河湖库管理等业务管理智能化应用。
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有效地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当发现异常情况时以最快、最佳的方式进行预警,真正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常态检测,事后规范管理。 所谓“智慧水务”,就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GIS等先进技术,提高水利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集成化、业务处理智能化 1.jpg智慧水务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智慧水务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建成水利信息基础感知体系,健全保障支撑环境,推动水利综合业务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化决策调度管理水平,最终形成“更透彻的感知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科学的决策、更高效智能的管理”的智慧水利管理体系,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有效提高水利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助力生态管理。
一、《“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抓好8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五是加强农业农村水利建设,提高乡村振兴水利保障能力。六是加强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七是加强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提高水利创新发展能力。八是加强水利管理,提高水治理现代化水平。 智慧水务云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对传统的水利水务工作流程进行赋能革新,通过实时监测、智能判断、工单报警、巡护巡查等诸多监测要素的统一采集和处理,提高了水利水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同时掌握实时河道的水位、流速、含氧量等数据的变化,辅助水利部门做出相关的判断和决策。饮用水水质监测主要监测自来水厂到二次供水之间的饮用水水质情况。
01 错位的智慧水务赛道 看似“没有存在感”的智慧水务,让外界看到了解题的门道。 每每谈及智慧城市的时候,话题往往聚焦于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热门领域,智慧水务似乎鲜有涉及。 个中原因并不复杂,智慧水务是个典型的高壁垒细分行业,产业链冗长且产业节点纵横,牵涉到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与节约用水、供排水、农村水利、水生态等环节。 仅仅是在2019年,水利部就先后印发《水利业务需求分析报告》、《加快推进智慧水利指导意见》、《智慧水利总体方案》和《水利网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旨在推动水务的信息化、智慧化进程。 最为典型的就是深圳市水务局的招标,平安和华为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深圳市智慧水务一期工程,项目金额高达4.46亿元,刷新了智慧水务的项目峰值,被业界誉为国内智慧水务“第一标”。 打一个比方的话,平安智慧城市之于智慧水务就像是“高阶玩家”发起的降维打击,毕竟平安智慧城市的棋盘上不只有智慧水务,而是针对水务管理、环境管理、城市管理等城市管理各领域的全盘布局。
在智慧水务建设中,实现水闸、泵站、电排站等设施的自动化监控与云端数据采集至关重要。 高效的远程监控与调度能力,已成为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过去,连接分散的水利设施主要依赖运营商专线或VPN,但存在明显不足:部署难成本高:偏远站点铺设专线困难,周期长、费用高,影响项目落地。 这些痛点制约了智慧水务系统的高效建设和运行。 针对上述挑战,ZeroNews提供基于内网穿透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无需复杂网络改造,即可安全、快速、稳定地实现水利设备互联,显著提升远程监控与调度能力:防洪排涝:管理中心实时查看泵站、水闸视频与数据,远程启停设备进行联动排涝 该方案能有效助力水务单位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防洪排涝响应速度、水资源管理效率及集中化管理水平,在智慧水务建设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图片本方案主要面向水利厅(局)、河湖管理处、河(湖)长办、河务局、湖泊管理局(处)、水政监察执法等用户,通过运用前端智能感知体系、视频智能分析、边缘计算、AI智能分析与预警,构建河湖智能可视化监管与风险预警大数据平台
水利监测终端,具备采集、存储、传输、遥控、告警等多功能,遵循水利行业相关规约,广泛应用于河流、水库、大坝、地下水、蓄水池、湖泊等场景的水利监测,对接云端,实现自动化远程监控。 水利监测终端 图片1.png 水利监测终端 1、支持 GPRS/4G 无线蜂窝网络、短信、RS232/RS485,可选 NB-IOT、北斗等通信方式 2、本地存储数据存储 3、定时采集与上报中心平台 RTU 传感器快速使用,无需更改设备软件 9、支持外接 TF 卡(预留),供 16MB 的数据存储空间,可存储 10 年以上的采集数据 10、支持外接液晶屏配置、串口配置方式、远程配置等多种配置方式 水利监测终端应用
(72.17、73.17、74.67、75.17、75.17、76.17、76.17、76.17、78.67) 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66.77、74.77、75.77、77.77、77.77、 、81.51、82.51、82.51) 标包5:临沂小型水库雨水工情自动测报服务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34481.06 万元中标。 评分: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务投资有限公司(77.94、80.94、80.94、80.94、80.94、80.94、80.94、81.44、86.94)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64.58、67.58、68.08 (72.17、73.17、74.67、75.17、75.17、75.17、76.17、76.17、80.17) 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69.44、75.94、77.44、77.94、77.94、 (湖北)有限公司(70.29、70.29、70.29、70.29、70.29、70.79、72.29、73.29、78.29) 安徽沃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76.98、76.98、78.98、80.98、
水务老大下面,有防洪抗旱减灾、节约用水、城乡供水、农村水利、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改革和管理等一众小弟。 海康利用水位尺读书分析技术、漂浮物识别技术、船只行为识别技术等多种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水利场景的全时段、全天候、全覆盖智能分析感知,减轻人工巡视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 ,推进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 2020年,华为与水发集团全面合作,在智慧水利水务、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 向下,华为在水利水务领域引入机器视觉,把大量监管和运营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视觉问题进行解决,代替现在成本高昂和损耗巨大的监测设备。 比如阿里,在重庆水务合作中,阿里云退居幕后,助力重庆水务打造全数据融合的水务平台,打通实时业务数据和水务集团全生态链的系统数据。
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水资源,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雷达水位监测系统作为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的监测技术,正在水利、环保、航运和防洪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2)水利工程管理 大坝、水闸等水利设施需要精确的水位数据来优化调度,雷达水位监测系统可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持。 (5)智慧城市水务 结合物联网(IoT)技术,雷达水位监测系统可以集成到智慧水务平台,实现城市内涝预警和排水系统优化。 4. 结论 雷达水位监测系统以其高精度、稳定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正在成为现代水利、环保和防灾领域的重要工具。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系统将在智慧水利、生态保护和城市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全球水资源可持续管理。
“水务大脑”;N则是面向不同场景的应用集群,一期已实现排水智能管理、防汛应急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和江河湖泊管理四大类集群应用,其中安华汇排水房应用的正是排水智能管理模块,实现源头排污精准管控和排水管网排污溯源 ,而和龙水库的AI应用则属于水利工程管理类。 云端水务大脑与不同水务场景下的N个应用集群,一起助力白云的水务智慧监管,覆盖江河湖泊、排水管网、隧道涵洞、泵房泵站等涉水场景,助力百度实现韧性水务、高效水务、民生水务,争取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智慧水务标杆。 ,包括水利水务设施主管部门内部数据,以及各个共享主管局比如说大数据局、环境局所涉及的数据共享问题; “用”则是基于水务大脑数据智能,针对业务场景的问题实现各类水务行业应用。 智慧水务正在与“智慧城市”、“智慧水利”、“智慧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水利遥测终端下的二次供水泵房远程监管系统 一、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化进程不断发展,不同时期建设的二次供水泵站以及不同类型的二次供水设备,统一管理成为难题。 平台层:计讯物联智慧水务管理云平台包含了: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数据研判分析系统、预警管理系统、饮用水监控系统等系统实时管理分析并生成实时数据展示在各个应用系统中。 应用层:系统数据可同步显示到多个管理平台如:水务部门管理平台、二次供水监管平台、政府管理平台、物业管理中心及前端APP等,方便多部门协同管理。远程调度决策。 计讯物联水利遥测终端机支持多数据中心同时传输,方便后台工作人员实时监控以及多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实时更新与同步。 3、通过计讯物联水利遥测终端机TY511可对前端管网进水压力、管网出水压力、管网流量监控;同时对上述参数进行异常报警,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在博士生学术论坛做汇报 笃行实践,探索大数据与水利行业的交响曲 水利行业的未来是数字化,大数据与水利的融合发展关系到每一个水利人。 在密云水库成立 60 周年之际,前往密云水库管理处,学习了工业制造 4.0 背景下智慧水利在密云水库中的运用,从管理角度学习智慧水利的革命历史。 前往北京尚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探讨智慧水务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促进产学研融合,通过与水务一线工作者的直接交流, 将大数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治水管水的新路径新模式。 同仁医院实践照片 潜移默化,培养“水利+大数据”融合式人才 数字化水利建设离不开“水利+大数据”融合式人才。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带动身边同学提升大数据能力。 我和支部也因此获评“清华大学先进集体”、“清华大学甲级团支部”、 “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水利系研究生优秀团支部”、“水利系优秀学生干部”、“水利系研究生优秀团支书”等荣誉称号。
Rtu水利遥测器,遵循水文水资源规约,支持串口、模拟量、开关量、继电器采集传输,4G/3G/2G/GPRS无线通信,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控制、告警等功能与一体,丰富协议库对接云平台,实现水利遥测 rtu水利遥测器选型 图片1.png rtu水利遥测器功能配置 1、支持国家《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ASCII 和 HEX 全项)、《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和其他省市特殊规约、SL180-2015 rtu水利遥测器应用 可用于水库、河流、湖泊、蓄水池、地下水等各水利监测项目中,作为核心纽带连接前端感知层与云端的数据互动,实现水利智能化监控。 图片2.png
为响应水利部加强智慧水利建设工作的号召,水利行业引入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提升传统水利的管理手段,加强数字映射、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平台将水利专业模型、计算机业务流程技术、可视化搭建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动态映射与搭建实际决策问题,建立可维护的水利业务作业过程。 总体服务体系主要包含:水利业务对象配置、水利业务模型配置、水利业务方案配置、水利业务应用配置以及驱动配置生效的解析与智能组装服务。 水利业务对象配置与水利业务模型配置,为对应业务所涉及的水利对象、计算模型等提供实例化注册及管理服务,为搭建复杂应用提供基础元素。 水利业务方案配置,面向用户在实际业务中所需要计算分析的问题,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对问题所涉及的对象、模型、水利拓扑、计算关系等进行设置,类似于建立水利模型计算运行的说明。
智慧水务可视化大屏通常需要展现以下几类信息: 01. 实时监测数据: 包括水源水质、水压、水位、水流速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帮助监测人员了解当前水务系统的运行状态。 02. 水务管网图: 展示水务管网的布局、管道走向、管网压力等信息,帮助监测人员了解管网结构,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07. 水务事件处理: 展示水务事件的处理情况,包括故障处理、事件处置进度、处理结果等信息,帮助管理人员了解事件处理情况。 综合展现以上信息,智慧水务可视化大屏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全面了解水务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提高水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飞渡科技:流域级、大型水利枢纽的 “全能型平台”飞渡科技的WIM数字孪生平台以 “大尺度场景推演 + 全流程数据治理” 为核心优势,是流域防洪、跨区域水资源调配等重大水利工程的优选。 3. 51world:中小型项目、轻量化需求的 “高效工具型平台”51world 的智慧水利数字孪生WIM平台,以 “轻量化、低代码、低成本” 为核心特色,更适配区县级水务管理、小型灌区等对落地效率要求高 适配场景:区县级供排水管理、小型灌区调度、水利设施轻量化展示。 若是轻量化展示或小型业务项目(如区县水务可视化看板、小型灌区调度管理、水利设施成果展示),核心需求在于快速搭建、低技术门槛,以及适配移动端操作。 唯有将二者协同,才能确保数字孪生从 “技术概念” 转化为 “水利业务的实际生产力”,推动智慧水利建设落地见效。
湖水、江河、水利工程和自来水厂等水面上有很多漂浮物。这类漂浮物带有很多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合物。一直以来,水源污染受到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危害着大家的生存和发展。 河道漂浮物识别检测系统以AI技术检测河道漂浮物事件,实现对河道内乱扔垃圾场景的自动抓拍,告警自动推送,大大促进河道无人化监管,有效降低人工压力,助力水利水务数字化转型,推动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水利总体框架 一 智慧水利发展现状及瓶颈 透彻感知能力存在不足:在新型监测站网方面,高清视频、无人机等新型监控手段虽得到一定应用,但整体智能化程度低,自动化程度不高。 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和水利业务融合不深入,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资源等水利专业模型未系统构建,不能全流程支撑业务工作,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不强,距离实现“四预”功能的差距较大。 为水利业务综合指挥决策赋能。 02 建立可视化模型 基于L2和L3数据,通过用三维建模工具,建设自然背景、流场动态、水利工程、水利机电设备等4类可视化模型,为在业务应用中真实展现物理流域中各种水利业务场景提供支撑。 ②水利工程模拟仿真 利用高精度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结合先进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和天气预报信息,能够在虚拟环境中精确模拟流域内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在不同气象和水文条件下的运行状态。
计讯物联水利监测用rtu TY511,支持水位计、流量计、雨量计、水质检测仪、渗压计、摄像头等常用水利传感及仪器仪表的数据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上报水利平台,实现水利项目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 图片3.png 水利监测用rtu功能配置 ü 集数据采集、显示、存储、通信和远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 ü 符合《SL651-2014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水利监测用rtu应用场景 广泛应用于水利信息化建设领域,如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山洪灾害、水库安全、大坝安全的远程测控领域。 图片1.png 水利监测用rtu选型 图片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