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0收藏歌曲 $("body>ol>li").eq(1).appendTo("body>section>ol") 效果如图5-11所示。 图5-11 剪切效果 结果发现,这样做法起到的是一个剪切效果,因为内存中的数据还是原来的数据。所以,如果要复制html元素,就一定要使用clone方法。
顺便插播一下dubbo源码专题的文章: dubbo源码解析-集群容错架构设计 dubbo源码解析-详解directory dubbo源码解析-详解router dubbo源码解析-详解cluster 比如图中的1-4就是对应具体服务到invoker的转换,5-11对应Invoker转换为Exporter 在7中,做的是过滤器操作,详细看下图 ? 从中可以看出dubbo默认的过滤器是8个.
在日常软件项目开发与实施中,经常会涉及到各种架构图,如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部署架构。今天特意将这些架构图整理如下,提供给大家进行学习参考。 一、应用架构 二、技术架构 三、安全架构 四、部署架构 五、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访问下面地址进行克隆,学习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s://www.processon.com/u/5f633168e0b34d080d54c128
单体架构 * 一个典型的单体应用就是将所有的业务场景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放在一个工程中,最终经过编译、打包,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 ,它是将表示层的JSP、业务逻辑层的Service、Controller和数据访问层的Dao,打成war包,部署在Tomcat、Jetty或者其他Servlet容器中运行` [r-1.jpg] SOA架构 * SOA架构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主要目的是为了各个系统更加容易地融合在一起。
A1 lambda架构 ? 三部分: Batch Layer:批处理层 Speed Layer:流处理层 Serving Layer:服务层 A2 Kappa架构 ? A3 IOTA架构 ? 设定标准数据模型,通过边缘计算技术把所有的计算过程分散在数据产生、计算和查询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数据模型贯穿始终,从而提高整体的预算效率,同时满足即时计算的需要。 A4 相关资料 详细可看以下博文(都不错大家耐心阅读): lambda架构 kappa架构 IOTA架构
详细代码如下图5-11所示:图 5-11 因此用程序流程图描述如下图5-12所示:图 5-12 更新购物车商品程序流程图1.2 订单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在该服务的关键功能在于添加订单的功能,当创建订单时
而Lambda架构就是将若干组件组合在一起。 二、Lambda架构要做到什么 2.1Lambda架构创始人 提到Lambda架构,就不得不提Nathan Marz(后面我们称他为Marz)。 我相信,没有哪个架构师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更没有哪个架构师会基于这样的场景来去设计系统。 Lambda架构能够保障每个层都可以进行水平扩展,也就是添加更多的机器来实现扩展。 三、完全增量架构根本不可行 下面这张图,是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高层次的架构抽象:应用基于数据库不断地进行读写操作。 不管是什么系统,应用都是在增量地维护数据库状态。 Lambda架构在数据准确性、延迟以及吞吐量上表现明显要比完全增量架构要好得多。 四、Lambda架构 在大数据技术领域中,没有单一工具能够解决所有的数据问题。 Lambda架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每当批处理层的数据进入到服务层后,不再需要实时视图中的数据了,也就是可以丢弃掉。Lambda这三层中,加速层是最复杂的。Lambda架构也旨在隔离复杂性。
比如图中的1-4就是对应具体服务到invoker的转换,5-11对应Invoker转换为Exporter 在7中,做的是过滤器操作, dubbo默认的过滤器是8个 ?
5-5 Feign的使用 5-6 获取商品列表(Feign) 5-7 扣库存(Feign) 5-8 整合接口打通下单流程(Feign) 5-9 项目改造成多模块 5-10 同步or异步 5-
单体架构 1968 年的软件危机产生了软件工程,并且催生了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例如 1972 的 C 语言,同时产生了我们的单体式的技术架构,单体架构的特点是所有代码逻辑都耦合在一个项目中。 随着业务的发展、单体架构越来越臃肿,系统代码量日益膨胀,在同一系统上协作的开发人员越来越多。基于单体架构的协作效率越来越低,系统故障率越来越高。 将一个大型应用拆分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小型应用成为解决单体应用的一种方案,这就是垂直架构(也成为“竖井式架构”)。垂直架构根据业务属性将一个大的单体应用拆分成多个模块或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ESB 中心化架构实现了松耦合,依赖于 ESB 消息总线技术实现异构系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集中式架构管理,因此它虽然是面向服务的,但它本质上依旧是一个中心化的架构。 应用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微服务架构、服务网格架构、无服务器架构、分布式多运行架构等; 3. 应用部署与管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与容器编排等; 4.
单体架构 1968 年的软件危机产生了软件工程,并且催生了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例如 1972 的 C 语言,同时产生了我们的单体式的技术架构,单体架构的特点是所有代码逻辑都耦合在一个项目中。 将一个大型应用拆分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小型应用成为解决单体应用的一种方案,这就是垂直架构(也成为“竖井式架构”)。垂直架构根据业务属性将一个大的单体应用拆分成多个模块或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垂直架构相较于单体架构而言,进行了部分解耦,但是不够彻底,在各个子系统相互依赖的代码和模块中,存在重复代码拷贝和模块功能重复开发的情况。 ESB 中心化架构实现了松耦合,依赖于 ESB 消息总线技术实现异构系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集中式架构管理,因此它虽然是面向服务的,但它本质上依旧是一个中心化的架构。 应用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微服务架构、服务网格架构、无服务器架构、分布式多运行架构等;3. 应用部署与管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与容器编排等;4.
升级Spring版本到3.x 2、Dubbo整体架构 1、生命周期架构 上述所述为Dubbo内部交互图,主要包括: Provider 暴露服务的服务提供方 Consumer 调用远程服务的服务消费方 2、层级架构 Dubbo框架设计一共划分了10个层,而最上面的Service层是留给实际想要使用Dubbo开发分布式服务的开发者实现业务逻辑的接口层。
简介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叫做Serverless架构的模式,看这个英语单词Serverless,也就是没有服务的意思。没有服务怎么搭建应用程序呢? 此类架构虽然消除了对传统架构中搭建服务的需求,可能会受益于显着降低的运营成本、复杂性和工程交付时间,但代价是增加对供应商的依赖和相对不成熟的支持服务。 如果将上面的服务转换成为serverless架构,该如何修改呢? 在serverless架构中,服务端没有了,转而被各种FaaS所替代。 可以看到,Serverless的架构已经和原来的架构完全不同了。带来的好处就是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并且对功能重新做了划分,减少了服务端的业务逻辑,有点分布式的效果,对应的服务器成本更低。 总结 serverless架构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架构方式,我们可以去尝试使用这种新的架构方式,来看看能否给我们的业务带来不同的变化。但是也需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可以使用serverless架构。
架构师需要归纳业务场景,通过抽象提炼,形成通用化的设计,以此来满足多个类似场景的需求。 小提示:清晰的模块定位和通用化设计,是模块能够复用的内在要求。 一般做业务架构时,我们先考虑垂直拆分,从大方向上,把不同业务给区分清楚,然后再针对具体业务,按照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水平拆分。 业务架构之常见业务架构 服务端常见业务架构 1、单体架构 单体应用内部一般采用分层结构,从上到下,一般分为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DB 层。 2、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架构,简单来说就是系统由多个独立的应用组成,它们互相协作,成为一个整体。 3、传统SOA 架构 4、新的 SOA 架构 5、微服务架构 终端常见业务架构 分布式的系统架构App 前端直接对接多个后端应用提供的 HTTP 接口。
Intel想做64位计算,它知道如果从自己的32位x86架构进化出64位架构,新架构效率会很低,于是它搞了一个新64位处理器项目名为IA64。由此制造出了Itanium系列处理器。 而ARM在看到移动设备对64位计算的需求后,于2011年发布了ARMv8 64位架构,这是为了下一代ARM指令集架构工作若干年后的结晶。 RISC-V架构 RISC-V 架构是基于 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原理建立的开放 指令集架构(ISA),RISC-V是在指令集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建立的全新指令。 RISC-V 架构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很快。它可以根据具体场景选择适合指令集的指令集架构。 MIPS架构 MIPS架构是一种采取精简指令集(RISC)的处理器架构,1981年出现,由MIPS科技公司开发并授权,它是基于一种固定长度的定期编码指令集,并采用 导入/存储(Load/Store)数据模型
简介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叫做Serverless架构的模式,看这个英语单词Serverless,也就是没有服务的意思。没有服务怎么搭建应用程序呢? 此类架构虽然消除了对传统架构中搭建服务的需求,可能会受益于显着降低的运营成本、复杂性和工程交付时间,但代价是增加对供应商的依赖和相对不成熟的支持服务。 如果将上面的服务转换成为serverless架构,该如何修改呢? 在serverless架构中,服务端没有了,转而被各种FaaS所替代。 可以看到,Serverless的架构已经和原来的架构完全不同了。带来的好处就是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并且对功能重新做了划分,减少了服务端的业务逻辑,有点分布式的效果,对应的服务器成本更低。 总结 serverless架构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架构方式,我们可以去尝试使用这种新的架构方式,来看看能否给我们的业务带来不同的变化。但是也需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可以使用serverless架构。
今天准备聊下我们经常谈到的企业架构,软件架构,解决方案架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个也是我经常被他人问到的问题,包括我在前面也写过一些相关的文章类说。类似企业架构和软件架构之间的区别关联和映射关系等。 系统架构/软件架构:单体设计,如同盖一栋楼 如果说企业架构是城市规划,那么系统架构(System Architecture)或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就是具体某栋楼的设计图纸 这就是系统架构师或软件架构师干的活。 可以说,没有具体的软件系统架构实践,EA就容易沦为空中楼阁。 最后,企业架构中的4A架构和软件架构中的4+1视图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在我早期的文章中,曾提到过:"为了区分高层架构(包括多个应用的总体架构)和底层架构(针对单个业务系统的架构),前者采用企业架构中的应用架构这个词,后者采用系统架构这个词以进行区分。"
一、序章 一般的工程师接触到的是 应用架构 ,传统的MVC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内核等等。第一次接触业务架构这个概念是在来到商品发布团队之后。 头半年对“业务架构”还是很懵逼的,随着慢慢的熟悉业务,研究框架代码,才对我们的业务架构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 分层架构和事件驱动架构都可以做到,唯独业务架构做不到。因为业务架构支撑的是一个平台,平台会不断的有新的业务进来。新业务有新的特点,有些新业务特性是是共性需求,我们把共性需求下沉到框架层面。 同时,随着业务的不断反哺架构,架构从最初只能接入单薄业务逐渐壮大,可以轻松应对新业务的接入。于是,前端应用试错的耗时和人力成本都得以降低。“业务不稳定” 是造成 “业务架构不稳定” 的根本原因。 如果某一天业务架构稳定了,也就意味着这个架构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普通的架构,业务是单方向依赖框架的。唯独业务架构不一样,业务反向滋养框架,相互成就。
◆ 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或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架构是该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而结构由软件元素、元素的外部可见属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 软件系统架构是关于软件系统的 结构、行为和属性 的高级抽象。 软件架构是可传递可复用的模型,架构就是体系结构。架构设计介于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之间。架构设计就是需求分配,即满足,需求的职责分配到组件上。 采用B/S架构的应用系统,在数据查询等响应速度上,要远远地低于C/S架构。(性能) B/S架构的数据提交一般以页面为单位,数据的动态交互性不强,不利于OLTP应用. ◆ MVC的架构风格 ? 分布式架构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开发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分布式计算架构: 分布式表示架构是将表示层和表示逻辑层迁移到客户机,应用逻辑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层仍保留在服务器上; 分布式数据架构是将数据层和数据处理层放置于服务器 架构风格和设计模式的区别 架构风格往往是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是一种独立于实际问题的通用组织结构。例如,常用的B/S架构,在很多不同的系统中,都有应用。
究竟什么才是“软件架构”?架构师的工作内容究竟是什么? 架构 “架构”这个词给人的直观感受就充满了权力与神秘感,因此谈论架构总让人有一种正在进行责任重大的决策或者深度技术分析的感觉。 架构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支撑软件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设计良好的架构可以让系统便于理解、易于修改、方便维护、并且能轻松部署。软件架构的终极目标就是最大化程序员的生产力,同时最小化系统的总运营成本。 软件的系统架构应该为该系统的用例提供支持;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图也应该非常明确地凸显该应用程序会有哪些用例 架构设计不是与框架相关的,不应该是基于框架来完成,框架只是一个可用的工具和手段 一个良好的架构设计应该围绕着用例来展开 架构这么多定义,怎么描述架构呢? 场景把视图中的元素如何协作串联在一起 良好的架构有如下特点: 独立于框架 要被测试 独立于UI 独立于数据库 独立于任何外部机构 ---- 架构师 架构师干什么?画PPT吗?写不写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