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数字化到底该如何转型?新冠疫情之后,问题有了新的答案。
近十几年来,各地方政府、各政府部门都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决策”等工作确实带来了便利,然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政府信息化建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转型,目的是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但是各城市政府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不同厂商对技术、业务、数据相融合认知有其局限性,在各地实践的时候总是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城市投入大量的技术,投入大量的平台,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并不突出。
特别是近两年来,在新冠疫情防控以及突发自然灾害中,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声音:一方认为,政府数字化转型发挥了很大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认为,政府数字化转型好像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厉害。正是这种割裂式的认知,促使政府数字化转型迈入了新的阶段。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什么才是当下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近日钛媒体App对话浪潮软件科技总经理张峰,围绕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变化与未来,业务、技术、数据三要素的融合视角,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
在政府数字化领域,一直存在“大厂投资立业,政府回报项目”的模式,包括一些云计算等数字化项目,当地政府的评判标准不只是厂商的技术和能力,也会考量厂商是否能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数字政府项目成为一种可供交换的资源。
如今这种模式不再流行,政府转而关注数字政府方案本身。“政府更关注方案有没有围绕现实中的问题、痛点做回应、做规划,不是简单上‘大脑’、大数据中心或者算法平台,厂商需要在方案中清晰地描述出对业务能起到的作用”,张峰说道。
对于厂商灌输的理念,政府不再全盘接收,政府客户见多了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等新名词,开始反问方案的不同之处,厂商需要提供更细化和详实的方案阐释。
举例来说,企业在介绍数字政府方案时,在涉及数据安全方面,过去可能一句“建立一套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带过,现在政府则会追问,如何解决抗疫过程中数据满天飞的问题?填了那么多表,怎么防止信息泄露?诸如此类,成为数字政府方案的衡量标准。
另一方面,厂商对数字政府项目的态度也有所变化。钛媒体App了解到,过去很多头部厂商都争做总集成商,前几年动辄出现“智慧城市”大单,实际上中标方都会采取分标的方式,将项目再行分割,如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厂商开始反思总集成模式。
张峰表示,“政府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买卖问题,也不是个建设问题,需要长期地运营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讲,前些年很多厂商大包大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现在大家又重新树立认知,围绕自己的核心服务客户,甚至于专攻某一个点或者某一类产品。”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行业回归到了更加理性的阶段,政府愈发了解自己的需求,厂商愈发明确自己的定位,数字政府项目不存在一家包打天下的打法,运营商、服务商、集成商和产品供应商等不同角色,在动态调整中形成新的行业生态。
在数字政府项目多供应商的模式下,顶层规划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张峰表示,任何一家厂商都很难把一个客户全部吃透,特别是从部委、省厅、一些特大城市,多厂商一定是常态。在这种常态下,顶层规划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大多数字政府项目顶层设计由是建设厂商或产品厂商牵头主导,在规划时更多突出自家优势,缺乏客观的第三方立场,厂商色彩浓厚,而第三方机构又缺乏大量的业务实践,规划相对宏观。
“现在的顶层规划普遍缺乏实现路径,战略层面谁都没错,数据、安全、一体化都挺全,但没有实现的路径。”张峰说。
其次,顶层规划中业务、技术、数据三者融合体现较少,技术和数据之间的演变解释不清。张峰认为,所有的信息化都围绕业务而来,它应该从业务导到信息再到数据,反过来再产生新的业务,这是一个小循环。很多城市规划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业务、数据、技术融合分散得比较明显,规划完以后建了一堆平台,上了一堆系统,项目建设浅尝辄止。
最后,顶层规划普遍缺乏软内容的规划设计,更多地偏向于硬件,这里的硬件不只是服务器、存储,也包括平台、软件,偏信息化的规划多一点(硬的),偏内容方面的(软的)规划比较少。
张峰提到,大家对偏向业务的软实力规划通常不太重视,更加重视平台、应用、技术这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差在硬实力,本质还是软实力的差距。
浪潮在多年的数字政府项目中发现,同样的系统、同样的平台、同样的交付,在不同城市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化产品和方案之外,数字政府还有很多内容亟待补充。
浪潮总结了政府行业数字化转型 “能力方程式”:
其含义是数字化转型中要兼顾多个要素,不同要素在推动过程中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包括方法论、业务、模型在技术、数据等等方面。
中国政府治理体系遵循“条”“块”结合的管理体系,市政府、省政府这类横向整合的政府,为“块政府”,公检法司、部委、省厅、市局,是“条”政府,区域政府的信息化发展和行业政府的信息化发展,其内在驱动力不尽相同,各自定位和侧重有区别,但总体相辅相成。
2000年左右,税务、海关、工商等部门大力开展信息化,行业政府的信息化引领了整个政府体系的信息化。
2010年左右,“智慧城市”概念兴起,特别是2016年“互联网+政务”流行,国家发布了“108号文”,开启了地方政府数据整合、共享、开放的历程,此阶段区域政府信息化引领了整个政府的体系的信息化。
“上一波行情是以区域政府的信息化为牵引,比如‘一网通办’‘一网通管’‘城市大脑’,走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发现,区域政府信息化的驱动力,最终还是要来自于行业政府部门所提供的能力。在下一个阶段,区域政府信息化建设,将拉动条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会带来新一轮行业政府信息化建设热潮”,张峰表示。
浪潮自身也顺应趋势作出调整,张峰由过去更多负责区域政府工作,现在更多负责行业线,在他看来,对区域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或者发展动力的熟稔,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趋势。
张峰表示,行业政府和区域政府的信息化螺旋上升发展,区域政府在拉动大行业时已经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行业政府内部数据共享,又成为新的重点和难点。
“大的行业部门里头是各个处室,每个处室的数据之间也不通,行业政府部门之间也需要数据整合,也需要数据打通。行业政府需要进一步地做好数据整合,才能更好地配合区域政府提供更好的数据,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的关系。”他说。
浪潮接下来将在三方面发力,其一是数字化运营。浪潮观测到,数字政府建设高峰期已经过去,现有技术对数字政府建设已然足够,更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些技术用好,运营需要有一系列的运营方法,需要有运营的工具、运营的平台、运营的体系,支撑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地迭代、更新、完善、产生价值。
其二,围绕数据的安全、数据的管理、数据更加精细地治理去发力。
其三,业务固化。张峰表示,“过去A厂商做业务,过两年撤了,又换成B厂商来做,A厂商当时所积累的业务全部废掉,B厂商重新调研、重新做。厂商更新迭代比较快,政府客户希望把政府业务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固化下来,这是目前各行各业的空白。现在政府业务放在厂商自己的产品里,产品一撤,业务就没了,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把业务形成面向客户的业务知识体系或者业务知识平台。”
“政府转型核心是流程再造,不在于上不上信息化。即使不上信息化,流程再造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政府行业数字化转型首先是利用数据化的思维重新做业务的梳理,做完业务梳理之后,结合现有的技术手段、技术方式,制定出或者改善出、优化出新的适应目前技术支撑环境和社会需求的新的运转体系。”张峰总结道。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张帅,编辑 | 盖虹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