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赋能实体,开放银行的另一条道路

银行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场所。这是布莱特·金在《BANK 4.0》阐明的核心要旨,也是肇始于数年前的“开放银行”理念的注脚。

开放的方式,即是提供服务的方式——从狭义角度看,银行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把自己的特定服务用API的形式开放,将银行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合作方的信息系统对接。

但是,业内对于“开放银行”的期待绝非等同于“场景金融”,也绝非仅仅意味着银行通过API把自己的特定服务用API的形式开放,将银行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合作方的信息系统对接。“开放银行”浪潮下,机构究竟如何选择开放方向、实践开放路径受到关注。

近日,IDC与平安银行发布的《中国开放银行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即回答了上述问题,《白皮书》认为,实体经济是开放银行的一个重要探索路径,围绕开放银行赋能实体经济的模式、价值、现状和难点展开了论述,并对开放银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参考。

开放银行的另一个视角

“以商业银行为构建主体,通过连接技术平台,使用标准化的API、SDK等技术工具,将银行数据与金融服务等资源开放给合作伙伴以及B端与C端用户,以实现充分的数据、应用程序和运营经验共享,为各参与者的高效运营与决策提供支撑,进而形成生态共建、共生共赢的业务创新范式。”

《白皮书》如此定义开放银行,可以看出,这一定义的微观路径仍是通过API等工具连接,宏观上则是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模式。

而在开放路径的选择上,《白皮书》梳理了国有大行、城商行、互联网银行、股份行的探索实践。一个基本特点是,国有大行往往在银政合作上更有优势;体量较小的城商行、互联网银行则更多着力C端场景覆盖。显然,这一差异与不同银行的先天禀赋密切关联。

IDC则提出了两点观点:开放银行已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力量;开放银行的本质在于银行经营层面开放战略的实施,是银行加快产融结合、银企融合和产银数据之间的共享与对接的生态竞争。

在其看来,实体经济、产业发展是开放银行的未来机会所在。

产融结合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是大势所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可以说,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入手,银行发挥开放平台提升参与方数据和信息共享和透明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是一条中国式的开放银行创新之路。

从产品导向转为需求导向

但要想将产业和银行两端融入进一个商业生态之中并非易事。

IDC调研后发现,从产业端来看,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目前存在六大痛点:

应收账款挤压严重导致资金周转效率低下;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利于核心企业构建稳定生态;国央企核心企业面临降杠杆、控“两金”等指标考核压力;缺乏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缺乏金融科技手段来提升融资能力;下游贸易商和经销商融资困难不利于集团整体发展。

以企业融资能力弱为例,《白皮书》认为,大部分新兴产业由于资产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其收紧放贷。同时,企业对融资服务缺乏系统认知,加之我国企业对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偏弱,对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了解不多,因此融资能力大幅受限。

从银行端来看,《白皮书》认为,银行对各行各业实体经济的业务模式缺乏理解,在服务实体产业过程中也面临三大挑战,包括:风控模型与企业业务缺乏关联,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受限,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生态体系不完整。

其中专门提到,银行存在风控模型算法单一,风控模型与企业实际信用能力错位的问题。

“尽管银行在贷前、贷中、贷后均有风控模型,但是传统的风控模型算法单一,大多根据客户的历史交易数据制定授信额度和初始利率,而在风险评分难以决策的灰色分布区域制定置入置出策略容易脱离企业用户的业务实际情况,容易造成风控模型与企业实际信用能力错位,因此风控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不高。”《白皮书》写到。

在这些背景下,《白皮书》为各类银行建设开放银行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开放银行需要深度对接产业中的各类业务应用,因此需要充分关注业务场景的丰富性和产业数据的沉淀程度; 二、开放银行与产业结合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有步骤、有规划地赋能实体产业; 三、开放银行需要持续保持开放。开放融合是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无论是账户、交易还是数据、技术,都需要秉持开放心态,不断丰富与各类产业场景对接的API数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放银行的未来并不意味着越发“隐身”实体经济其中,而更加需要积极有为。换句话说,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模式需要从银行产品导向转变为企业需求导向。

传统银行对实体经济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货款业务、资金业务、票据业务、支付结算业务、担保业务、理财服务等,出发点是银行业务。而今,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用户的金融需求。“银行正在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变为以企业用户需求为核心,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星云开放联盟”是如何开放的?

这份《白皮书》以平安星云开放联盟为例,阐述了银行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的路径之一。

《白皮书》称,“平安星云开放联盟一个重要的发力点就是聚焦小微企业,传输企业授权数据,成功实现基于数据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双重价值。”

一方面,平安星云开放联盟为生态合作伙伴与用户提供了平安银行的数字账户、投资理财、支付结算、贷款业务、保证金、信用卡,以及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新型供应链、财资管理、数字身份等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将标准化接口开放给第三方合作伙伴。

这正是此前提到的,微观路径上的开放银行实践:银行结合客户场景、诉求及自身的企业发展需要,提供技术、金融服务及产品,多样性的服务模式全面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单是解决常见的金融问题,也是在帮助客户完成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第三方合作伙伴也可以通过开放平台以小程序形式为平安口袋银行的客户提供各项生活服务,将银行、合作伙伴、客户汇聚在一起。据了解,截至目前,平安星云开放联盟已联合超200个大型服务商及互联网龙头平台伙伴,服务4万客户、2000万小微企业平台商户,提供一系列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

“网络货运”模式,是运行在该平台内的一项典型应用。

所谓“网络货运”,是指货主在平台发布相关的运输订单信息,平台接到订单后再下发给车队长和货车司机。在实际运行中,网络货运行业每天有资金出入、业务分发、运输轨迹及订单发票等大量数据产生,这些数据是评估平台、货车司机经营情况的重要依据。此前,由于该行业数据化程度较低,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引发了成本居高不下、运营落后、业务散乱等问题。

星云开放联盟则为货运场景中的货主、平台和司机等多方参与者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数据的收集端、处理端和输出端实现了数据串联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数据掌握平台和货车司机真实的运营情况,进而降低网络货运平台与实际承运人的融资难度。

在具体操作上,平安银行通过开放银行对接网络货运平台,并协同SaaS服务商通过API接口为货运平台输出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通过对接网络货运平台业务运单数据、发票数据及司机的车辆轨迹、违章记录等信息,围绕物流企业主、司机、车队长等用户数据与运输数据搭建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型,完善数据分析能力。

《白皮书》提到,围绕网络货运平台上货主、司机及车队长的融资需求,平安银行通过对货车行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叠加云管家支付结算体系进行资金闭环管理,推出了面向网络货运平台的“支付结算+融资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根据业务场景打通融资租赁、货运险、司机团队意外险及星云物联网设备对接,在支付结算、普惠贷款、综合金融等方面制定较为完整的网络货运融资方案,试图解决货车司机缺乏正规贷款融资通道以及融资贵的痛点。

在这一生态下,平安银行不仅帮助承运人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还帮助网络货运平台盘活了企业数字资产,也提升了网络货运领域SaaS服务商在搭建操作平台、打造标准接口等方面的产品竞争力,促进网络货运行业走向“产业互联”,正是一次较为典型的有效助力实体经济的开放银行实践。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编辑|天鹏)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6198151.html?rss=qcloud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