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晚上,我国举行了近地轨道载人航天发展展望与合作研讨会,发布的几个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方案,引起了外界极大的关注。首先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芯一级回收方案:一级依靠发动机实现动力下降,并以气动舵帮助控制姿态和减速,采用系绳回收装置,通过四条系绳实现一级的最终软着陆,看起来非常类似俄罗斯的方案,以及SpaceX“星舰”回收的一个淘汰方案。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芯一级回收方案
俄罗斯的方案
俄罗斯的方案
其次是该院提出的低成本液氧/甲烷载人运载火箭概念:一子级垂直着陆回收,二子级带翼着陆回收,实现火箭所有模块完全重复使用。这个方案不但理念与“星舰”非常类似,而且连外形也长得差不多,看起来就像是蓝色起源公司的“新格伦”火箭推着SpaceX公司的“星舰”一样。
看起来像新格伦推着星舰
不仅如此,在今年1月初,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空天飞行科技中心曾推出一个亚轨道旅游火箭和飞船方案,据说可以采用3台20吨推力的“玄鸢”发动机,把1.5吨载荷,或者是大约7名乘客,送到88公里的高度,然后进行船箭分离,分离后的亚轨道旅游飞船,会依靠惯性飞到100多公里高度,冲破卡门线,让游客体验大约5分钟的失重感觉,然后火箭和飞船都进行回收复用。
新谢泼德加龙飞船?
有意思的是,这个亚轨道飞船看起来类似SpaceX公司的“龙”飞船,而火箭则像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而火箭的回收则像“星舰”一样,落回发射架,用捕捉臂回收,这一刻,蓝色起源和SpaceX两个冤家对头似乎合体了。
回收像星舰一样
星舰的发射塔和捕捉臂
看完这三个方案之后,小编有个疑问:航天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领域,坚持独立自主发展,一直以来的表现也比航空工业更为抢眼,现在我们的航空工业都进入“自由王国”了,为何航天突然会回到连外形都学习别人的路子上呢?
航天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别人的外形了?
实际上,这里面存在一个误解,那就是这个“近地轨道载人航天发展展望与合作研讨会”,其实是个论证会,它展示的并非已经立项,最终要实施的方案,而是在分析、比较、评价各方案的优劣。大概就相当于用风洞吹不同的飞机模型来分析一些数据,要知道,当年F22和B2的风洞模型我们不知道吹了多少,美国也会拿我们的飞机模型吹风分析数据,互相研究,很正常。
我国风洞中的F22模型
连F16都吹过
美国空军学院航空实验室布置的我国飞机模型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歼20模型
其实,无论是“龙”飞船、还是“星舰”的回收复用,我们航天部门此前都有过类似的方案、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甚至还有一些更科幻的方案,比如空天飞机。但是航天,特别是载人航天是一个稳定、安全高于一切的事业,在马斯克SpaceX闯出路子之前,哪个国家都不敢贸然进行工程应用,就连NASA也不例外。
事实是马斯克的确闯出来了
而马斯克和SpaceX成功之后,证明了这条路可行,于是各国就开始纷纷跟进。其实不止我国,俄罗斯、欧洲,日本、韩国,甚至连美国其他的航天企业都是如此。从这一点来说,马斯克和SpaceX的确非常伟大,其民营公司的体制和类似手机产品不断迭代的运行模式,让全球的航天焕发了新的活力,让人类距离星辰大海更进一步。而向强者学习,并不丢人,是后发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921载人登月火箭的两种方案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