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任一城市购房,可线上提取在扬州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申报扶持资金,材料无需打印可网上提交;出生、就业、退役、退休、不动产登记等10个“一件事”改革相继启动……过去一年,一系列便民服务项目的实施,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部门服务效能的提升和营商环境的改善,而这背后的支撑,是我市正不断打通数据传送的“任督二脉”。
内通 市大数据平台建成五大基础数据库
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简称“市大数据平台”),是全市大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的“神经中枢”,由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简称“市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政务数据,在这个“神经中枢”归集,并根据各地各部门的需要进行共享、交换,实时传输。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政务大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截至去年底,市大数据平台已建成五大基础数据库(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空间地理)和政务、健康、交通、生态、旅游等10类主题数据库,累计归集6个县(市、区)、3个功能区、47个市直单位的约11.45亿条数据,其中去年新增归集数据3.01亿条。
市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市大数据平台新增交换数据6.27亿条,累计交换数据10.65亿条,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了“群众少跑蹆、不跑腿”。
外联 已与省大数据平台83173条目录完成对接
在异地能提取扬州缴存的公积金,缘于我市打通了数据“外联”的通道。据介绍,截至去年底,市大数据平台已与省大数据平台83173条目录完成对接,累计上报数据近2亿条。
大数据是数字时代的“新能源”和“血液”,虽不显山露水,但却是“幕后英雄”。谁掌握的大数据越多、数据分析能力越强,谁就越“智能”。
为强化我市大数据规范管理,去年,我市颁布实施《扬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提出“基础数据资源在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间无条件共享”。为提高数据质量,我市还同步编制《全市公共数据共享和开放责任清单》,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要求报送数据,确保数据的覆盖率、准确度和时效性。
市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落实数据共享责任,进一步提升归集数据的准确性、实效性,推动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同时围绕省、市重点工作,强化数据应用,创新大数据应用场景,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强化数据支撑。
新闻链接 一组数据看我市大数据体系建设
公共服务:
助力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不见面、网上办、零跑腿”,不见面事项占98.1%;为“我的扬州”APP提供75类数据接口,77项便民应用由“柜台办”到“掌上办”。
社会治理:
疫情期间,为医院、“两站一场一码头”等重点场所提供苏康码接口,推送扫码数据超9000万条、核酸数据2800万条;协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筛查高风险地区在扬人员苏康码和核酸情况,累计排查32万人。
产业发展:
累计归集35个成员单位2亿多条涉税数据,转化为税收收入42亿元;协助市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集成13个部门52项政府数据,吸引超2.7万户企业注册;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1409条,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41亿余元。(嵇尚东)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