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您《看见标准化》第369天
做标准化科研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品质呢?好奇心、坚持。其实,还需要一点点的单纯。
为什么呢?因为它能让你,不太容易被世事所干扰。人是社会型的动物,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比如对标准化专业研究生、博士生来说,科研是其硕士三年或博士五年中最需要做的事,是正确要做的事。
但又面临各种压力,比如就业、经济,这些是对他们来说,要做的正确事。那么,他们就会在要正确做的事,和做自己正确的事之间做一个平衡。结果是,往往会偏向后者而非前者。自然,标准化科研工作需要的心无旁骛,也就是单纯地做科研的心,缺失了。
不止对标准化专业的学生如此,对老师也是如此。我们要做的标准化基础研究,在确定方向时,往往不得不受大的研究导向所驱使,毕竟经费在那。可是,作为个体的研究人员来说,我们是否应该都朝一个有利的方向走呢。或者说,是否真的必须要拿到一个大型或超大型项目,才能说是科研成功了呢?
关于这点,我一直对好几年前,某次去见一位做风投的研究生同学说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他说,钱多也不见得一定是好事。比如说,我给你三个亿,让你用十年时间做你并不真心喜欢的一个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相当于我用钱买了你的时间,那你觉得值不?毕竟人没有几个十年。
所以,标准化科研工作上需要的单纯,还是那种源自内心而非外界,在选择研究兴趣或方向时,原动力上的单纯。当然,单纯也会让你,不那么地急功近利。尤其像现在这个比较卷的时代。标准化科研一样很卷。
不久前,组内年终总结。原计划每人10分钟的总结报告,前几位博士每人都讲了20分钟,可见工作内容不少。后面学生连呼太卷了。虽然内容是多,但如果仔细看看,汇报的进展基本上都是人工智能标准化最火的深度学习框架下的各种变体。当然,我相信不光是我们组是这个情况,放眼全球,估计做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方向的都差不多。出了个新模型,大家都会跟。几十年前机器学习的核方法,刚出来时,何其的耀眼。
然而,没多久,大家就审美疲劳,看到相关的文章就直接拒了。而最近深度学习里出来的Transformer模型,似乎也快差不多有类似的情况了。据说某顶会在审稿期间,已经拒了很多在这个性能还不错的transformer模型上改进的工作,这也是审美疲劳的结果。
所以,对标准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在选择研究方向时,最好也不要从卷的角度出发,什么方向容易出好的结果,容易出短平快的结果,容易出对择业有帮助的结果,就选择做什么。如果能单纯点,想想科研中真正难的问题在哪,真正有意义、值得做的问题在哪?也许,更有利于形成原创性高的成果。
当然,单纯对老师、对学生,在标准化科研上面的意义还有很多,比如人际关系上、社会活动上的单纯。说到底,又变成了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那句名言,"出污泥而不染"。但能超脱的,又有几人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