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多项研究成果于中关村论坛发布。我国科学家突破了多项研究成果,打破了多年以来被国外垄断的多项高新技术难题,可以自信地和“卡脖子”说拜拜了!其中有两项突破性的技术以及一项新的行业规范,引起了业界人士广泛的关注。尤其“绝对零度”,冲击到了世界级水平,使得中国科技再登王座,那么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这几项大放异彩的高新技术吧。
技术突破一,极低温运行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
大家都知道绝对零度的可怕,它是一个在理想状态下,仅存在于理论中的一个下限值。热力学温标为0开尔文度,通常我们读作零下273.15摄氏度。长期以来,无数的科学家都在朝着这一目标发起了一次次挑战。
但最近,我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取得了最新成果,又向绝对零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部就是可以在极低温下运行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这是一种可以为高新技术实验,制造出无限接近绝对零度环境的一种高端科研仪器。它在诸多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而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则是在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实现温度最低的制冷剂了。它不依赖液氦进行制冷辅助,就可以为大型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相应的冷却条件。是人类研究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高精尖设备。
我国研究人员用了两年时间,从无到有,攻克了其中最重要的盘管热交换器,以及阴粉热交换器等诸多难题,然后自主研发出了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它最大程度上可以达到10毫开尔文度,也就是比绝对零度高上0.01度,这个数值有多恐怖?它的核心指标达到了国际主流产品的最高水平。
在此之前,我国在这一方面一片空白,所需此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只有英国、荷兰、芬兰以及美国四家有能力,造出这种接近10毫开尔文度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但即使是他们,也是按照1开尔文度、500毫开尔文度慢慢到10毫开尔文度这个顺序,一步一步研发出来的。但我国更加恐怖,直接一步到位,突破到最顶尖的水准,打破了“卡脖子”的噩梦。
技术突破二,高科技芯片打破了寿命最高纪录
科学家最新发布的新型超导量子比特芯片,已经突破了500微秒的大关。这是一项比无液氦稀释制冷机更牛的创新成果。
我国科学家花费了很长时间,对超导量子比特性能进行了深度研究,经过不停地实验,寻找优化材料,以及改造微加工制备技术,终于在今年5月份,成功使得该芯片的运算相干突破到503微秒,打破了上一次美国所开创的,最高360微秒的世界纪录。
突破到503微秒是个什么概念?我来简单解释一下,在量子物理力学领域,延长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一直以来都是各国角逐的重点,通俗来讲就是量子比特的使用寿命,它的使用寿命越长,人们就能通过计算,开发出更优越的量子电路,达成更高的量子计算性能。
而503微秒的量子比特寿命就意味着,在其寿命上限的规定时间内,可以进行超过一万次以上的运算。从理论上来讲,这个时间,这个次数已经能够满足一部分的量子纠错方案,实现应用级别的量子算法,彻底颠覆了超导量子计算寿命短的传统。
专家预测,该研究成果有希望观测到以前无法观测的量子物理现象,它为未来超导量子计算技术实用化,铺平了原来坎坷不堪的道路。
技术突破三,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新规范
在最新的国内高科技论坛上,还发布了有关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这一新规虽然不及以上两项技术突破,但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意义,它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该规范目的是为了将伦理问题,彻底融入人工智能的生命周期中,为将来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机构,和相关法人提供了理论引导。
据已有资料来看,此新规经过众多专家研究,该规定充分考虑了当下社会各界所有人士。
在防范风险方面,该规范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人工智能所设置的最低底线思维和专业风险意识。简单来讲,就是加强人工智能对潜在风险的判断能力。
人工智能可以对突发状况及时展开系统性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起了强大的有效风险预警机制;极大程度提升了,人工智能关于伦理风险的管控和处置能力。
在用户权益保障方面,新规定了在产品与服务中,如果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必须明确告知用户,认识到人工智能产品服务的功能与局限性。
该规范切实保障了客户的知情权和赞同权,为用户在选择使用或退出人工智能模式时,提供了简单易懂的解决方案。明确规定了不得为用户在使用人工智能时设置部分障碍。
这项规范虽然看起来条条框框这么多,但实际上全部都是为了让人工智能更方便地服务人类,确保人工智能永远在人类的控制之下,不会出现人工智能失控的危险局面。你觉得我国这些冲击世界水平的高新技术,能否突破“卡脖子”困境呢?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喜欢我的内容,请留下你宝贵的关注、点赞和评论吧!我们下期再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