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个咨询,内容如下:
我做运营差不多有3年多的时间,但是换了7-8家公司,有一个公司,我只呆了不到一个月。
离职的原因就是感觉每天做的工作都一样,找不到任何价值意义。
就拿我现在就职的这家,工作内容就是写些没太多技术含量的文档、后台取数据、整理成EXCEL表格、每日例行汇报等。
大半年下来,我又有想辞职的冲动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岗位本身就有大量的重复工作,还是我找的公司有问题。
这种简单机械的活做再多都没有成就感,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做些有价值的工作。
以下是我的回复: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各种贩卖焦虑的鸡汤文盛行的原因,很多人都被朋友圈转发的类似《别让重复性工作,毁了你的前途》,《警惕,重复性工作正在慢慢毁掉你》洗脑了,把重复性工作视为洪水猛兽。
重复枯燥的工作真的会把一个人的才能价值埋没吗?
不知道有多少人以学不到东西,不做重复性工作而葬送了宝贵的职场成长期!
是时候为重复性工作正名了。
重复是你达到精进的基石
2017年罗辑思维跨年演讲,罗振宇提到了一条人生算法: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什么是人生算法?
罗振宇说,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根据人生算法,直接登顶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所以任何行业、任何工作,若想做得好,高频重复都是大前提,先不去推敲重复的质量。
它们是量级门槛。
什么意思呢?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何能在短时间内练好一支舞蹈,我想任何一个舞蹈老师都会回复你:“没有什么捷径,唯有多练”。
我们看东京奥运会兵乓球比赛,有时候会惊叹,究竟是怎样的训练,才让那些运动员们能够如此精准地控制力量+角度,打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球,同时预判出对手下一步的击打轨迹,提前做好准备。
其实细想除了天赋,无外乎是无数次的反复练习。不断地将肌肉训练到形成条件反射,准确地记住挥拍时的感觉与落球点。
这是量级带来变化。
量级,是成事的必备条件之一。
写代码,合格的程序员至少要写10万行以上吧?这是最起码的入门要求。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一个程序员如果没有达到这量级,说明还不会写代码。
做科研,每一项发明,每一个新领域的发现,无一不是需要大量重复的做实验才能验证某个结果;
做导演,没有一部电影可以一次拍成,很多时候一个镜头,一个桥段需要N次重复拍摄;
我们常说,量变引起质变。
想做好一件事,一定数量的重复就是基石般的存在。
重复并不是ctrl C
重复的工作,不是机械的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而是可以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以优化结果为目的,而不是完成过程。
前几天热播的《理想之城》,女主人公苏筱被安排了贴发票的工作,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是就是价值浪费,但是,苏筱并没有抵触这样的工作,反而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从发票的时间地点推测出了公司的运作情况,为自己后面工作的开展做了铺垫。
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朋友,通过重复机械的工作却做到了高管的位置。
她当小助理时,每天的工作就是贴票据,贴好发票,拿去报销。这在多数人眼中,就是重复又没有意义的典型了。
但是她没有抱怨,,从重复中用心做事,在重复中观察总结:
她建了一个表格,把所有报销的发票归纳成清单,记录好票据上的时间、数额、业务内容、消费场所、相关人员等。时间一长,她就发现了这些商务活动背后的规律:
她知道了公司的应酬和聚会,举办频率如何,平均费用是多少;
知道了做商务推广、公关时,该选什么档次、什么类型的地点;
她对发票上的活动承办商做了对比,最后总结出,找谁策划活动性价比更高;
通过票据上的经手人员,她了解到公司内部有哪些人才,外部有哪些人脉,知道他们负责什么领域,今后在哪些方面,可以找他们支援。
后来,上司要筹划活动,她马上就能报出预算区间、备选地点;上司要分配任务,她立刻就能找到最佳人选。
于是,上级对她赞赏有加,派给她更多任务,让她得到更多锻炼,她也从中学到更多,表现得更加亮眼。最后,一路升迁,顺利当上高管。
这个朋友对于重复的态度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方法,让她的工作不再局限于贴票据,而是通过这个工作拓展了她整个职业生涯。
你看毁掉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重复的工作,而是重复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如何在重复工作中获得成长
很多人本能的对重复,机械的工作排斥,逃避。
这很正常,因为人的特质就是对一成不变事物感到厌倦。
但是对公司来说,本来就有许多常规性的事务需要处理,就像一日三餐一样;
只要你在这个体系里,你就逃不掉做重复的工作,所以如何在重复的工作中获得成长才是关键。
建议你从以下3点尝试优化自己的工作;
有目标
明确核心的指标,一切为了核心指标而努力,这是重复的起点。
什么意思呢?
我们以直播课为例。
如果核心指标是:到课率、完课率、转化率。那么,就按照这个三个指标,设定一个最低标准,至少不能低于这个标准。
有了最低标准,你就不觉得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优化,不断总结的过程,摒弃了盲目消耗的时间和成本。
循规律
在重复工作的过程中,多思考,你就会发现有时候一些具体的动作就能够影响最后的结果指标,从而向增量向好的方向发展。
还以上面的直播课程为例,比如,增加一个案例,完课率提高3%。把个人介绍做了优化,转化率提升了2%,等等,在重复中试错也在重复中找到向好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会不会工作,会不会管理团队,就在于能不能在重复中找到增量上的规律。这决定他能否持续进步,也决定了他能取得怎样的高度。
去执行
周鸿祎在《极致产品》中说过:“如果你觉得工作简单重复,是毫无必要的,那你应该想办法优化它。”
所以不要懒,订好了目标,找到了规律,去执行,把重复的工作变成一次又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挑战。
以上,就是关于重复的三个建议。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通过重复一点一点地积累,然后获得一寸一寸地成长!
看了今天文章,你有什么故事想与我们分享,欢迎留言给我们
---END---
关于职场你可能还想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