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造车5个月后,新同学小米汽车正式来了。
9月1日,本是国内中小学生开学的重要日子,而就在这一天,小米CEO雷军在其微博上发布了一条重要信息:小米汽车正式完成了工商注册,公司名: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亲自出任法人代表。
在这条微博下面,雷军还晒出了一张17人的大合影,这被看作是小米造车的“豪华”团队。在这17罗汉中,除了前宝马i品牌的外观设计师李田原是唯一一位从车企来到小米,其余基本都来自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除站在C位的雷军外,还包括小米合伙人、总裁王翔,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天星数科董事长洪锋,小米合伙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国际部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集团组织部部长刘德,小米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集团参谋长、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张峰,小米高级顾问祁燕,小米副总裁何勇,小米副总裁、首席财务官(CFO) 、天星数科副董事长林世伟等共计8位小米高管。
可以看出,雷军的“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计划”,拉上了不少的“老战友”。不过,造车毕竟和造手机不一样,一帮造手机的人真能跨界玩转造车?
小米汽车也透露,在人才招募方面,自启动造车后深感汽车业内人士对小米的厚爱,已收到了超过2万份简历。目前团队还在急速扩张,截至目前,经过精挑细选,已经组建起了约300人的团队。
这意味着小米造车团队也已基本搭建完成,后续或会公布更多来自汽车圈的核心人员。
虽然小米这次造车,还未见半个轮子,一条生产线,但与那些“PPT”造车的企业完全不同。除了搭建团队,在近3个月里,小米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上的布局,也动作不断。为了实现造车梦,雷军也未能免俗,小米也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买、买、买”,不断地通过投资或收购,来快速构建自己的造车产业链,且重金投资自动驾驶领域。
6月3日,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纵目科技宣布完成1.9亿美元D轮融资,其中D3轮则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
纵目科技是小米入局造车后首批投资企业之一,其主要聚焦于摄像头、车载终端、图形用户界面、辅助地图等专业技术领域,或将为小米造车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8月2日,自动驾驶公司几何伙伴宣布已完成总额近4亿元人民币的Pre-A系列轮融资。其中,Pre-A2轮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
几何伙伴提供面向自动驾驶L2-L4阶段基于机器感知和学习的软硬件集成系统和总体解决方案。
8月18日,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等多名股东。蜂巢能源前身是长城动力电池事业部,核心产品是无钴电池。
8月23日,智慧互通(爱泊车)宣布获得小米集团的战略投资。爱泊车是一家专注于“城市级智慧停车,静动态交通”领域的企业。
8月25日,小米集团宣布以约为7737万美元的总交易金额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后者将成为小米的全资子公司。
深动科技专注于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感知、定位、规划及控制的算法,以及自动驾驶应用的全套软体解决方案。
除了近期这些投资动作外,早在2014年小米就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其后5年内,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先后投资了一次蔚来汽车,投资了两次小鹏汽车;2020年小米又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小米至少投了38家与出行相关的企业,旗下的产业资金参与了57轮次的融资,涵盖了汽车的动力电池、智能停车系统、自动驾驶关键感应器供应商、自动驾驶方案商和自动泊车方案商等,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智能汽车产业链。
不过,通过“买、买、买”的方式,虽然可以短期内提速造车进度,但想要造出好车来,还需要很多的融合、磨合与创新。
毕竟造手机和造车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化,二者并不能完全相提并论。智能汽车时代,在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的野蛮入侵之下,造车的门槛好像越来越低了,好像只要有钱就能造出车来。
但实际上,新玩家虽然多,但真正实现量产、且规模化交付的玩家,则是屈指可数。造车除了需要有钱,还需要技术与品牌的慢慢沉淀和积累。
9月2日,从企查查获悉,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址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产业园内。这意味着从雷军透露造车计划以来,围绕小米汽车总部落户何地的讨论,终于告一段落。
从长远来看,虽然小米汽车将总部放在了北京,但不排除其会选择多地布局,比如小米汽车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未来其制造工厂也会选择其他城市,比如武汉,很有希望落地一个小米汽车工厂。
自从小米官宣造车以来,雷军频繁拜访各大汽车主机厂,小米汽车团队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根据小米官方发文所称,调研访谈2000多次,拜访并深度沟通交流了10多家业内同行和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
这对外释放出两大信息,一是小米造车是认真的,向友商们学习造车经验;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代工合作伙伴。
造车新势力在生产制造方面,往往会采取代工模式、代工+自建工厂或者自建工厂等模式。
从小米这些年一贯采取轻资产模式来推断,小米汽车大概率会采取代工生产的模式,毕竟首期投入的100亿元不足以同步自建工厂。
那么,谁会为小米代工?此前,网上传出雷军与比亚迪王传福的合影,有人猜测比亚迪或将为小米代工。
实际上,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比亚迪为小米代工可能性很大。因为小米与比亚迪的合作由来已久,不过并非在造车领域,而是在手机领域,比亚迪电子帮助小米生产手机。当初小米9缺货,雷军发文称“比亚迪生产的小米9首批产品正式下线”。
另外,比亚迪也早已推出了独立的“弗迪”品牌,成为标准化的汽车供应商,已帮助滴滴定制了D1网约车、松散机车的SS DOLPHIN,这些都是成功的案例。
因此,相比其他车企,对于小米而言,选择比亚迪代工,双方之间彼此熟悉,或许能够更快推出小米汽车。毕竟汽车与手机电子数码产品毕竟属于截然不同的赛道,无论在产业链以及生产制造环节,两者都不可相提并论,若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量产,外部合作是最佳选择。
随着小米汽车总部的敲定,下一步小米汽车或将向外界透露生产制造的模式,以及智能制造工厂将落地何处。
随着小米汽车造车主体成立,核心团队搭建完成,雷军确实踩下了造车加速“油门”,网友纷纷表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要来了”,但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的第一台车真就要来了。
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有可能会在三年后面世”,所以短期内,在路上还看不到跑起来的小米汽车。
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没有那么快能到来。造车的难度之大,只有真正造过车人的才知道。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说,“造车的挑战无疑是所有创业领域当中最艰难的”。
即便是最难的创业,雷军最终还是选择了知难而上。在今年三月底的发布会上,雷军喊出了“为小米汽车而战”,十年内要投入100亿美元来造车,第一期就直接要先投100亿。
作为连续成功创业者,雷军进军造车,可谓业界一片看好。虽然造手机和造车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但小米手机已经为小米汽车打下了一定品牌、粉丝基础,以及互联网生态基础,相比其他新玩家而言,这是小米汽车独有的优势,也是雷军造车的底气。
不过,雷军造车的风险依然还存在。首先就是造车太烧钱,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和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都曾公开表示过,“知道造车烧钱,但不知道这么烧钱。”
另外,造车周期长,容错率低,汽车不同于互联网产品,不允许出现软件Bug,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对品牌是致命的打击,这对于互联网人造车,都将会是很大的挑战。
雷军也说过小米造车首战即决战,第一辆车将冲击10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但是三年之后,小米汽车才会到来,这会不会晚了,留给小米汽车的市场还会有多大?作为后来者,小米汽车拿什么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其他玩家竞争?
虽然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红利期,站在风口上创业,猪确实能飞起来,但风停了,猪还能继续飞吗?
不只是小米汽车,新一波互联网巨头跨界造车入局者,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汽车最终会发展成为何种形态?是否会有一款产品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汽车?都将存在各种可能性。
现在说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已来,还为时过早。(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张敏)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