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110周年校庆的时间节点,清华“芯片学院”来了。
4月22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由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主任、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华强教授担任首任院长。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致辞中表示:“集成电路学院要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要发展引领产业的关键技术,矢志不渝坚持自主创新,培养可堪大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吴华强表示,集成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学院将探索“1+N”联合机制,“1”是指集成电路学院,“N”是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方面,集成电路学院将完善本硕博贯通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连通材料、装备到芯片系统的垂直知识链,重塑集成电路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集成电路是所有电子产品的“心脏”,也是信息技术产品的尖端技术,而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一直存在“卡脖子”问题,产业人才需求量大,但产业人才供应不够,尤其是高端人才。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统计分析显示,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32万人,年均人才需求数为10万人左右。
另据《2019年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报告,在芯片相关人才雪莉方面,本科占比高达73.76%,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6.53%。
为了加快培养集成电路高层人才,早在两年多前,设立与集成电路有关的一级学科的讨论就开始发酵。2020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投票通过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同年10月,清华大学投票通过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清华大学此番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是水到渠成。
据了解,在学科方面设置上,清华“芯片学院”计划结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设置集成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和集成电路制造工程3个二级学科,拟重点发展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及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封装与系统集成、MEMS 与微系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学科方向,完整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需要注意的是,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人才培养包括本科生、专业型硕士生、学术型博士生以及专项博士生等不同层次和类别。其中,本科生培养将采用大类培养和书院培养模式,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将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主。
在师资团队方面,将通过兼聘、双聘等灵活务实的用人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同时,学院将与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面向产业最先进技术和最迫切需求,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其实,在学科筹备上,清华此次成立的“芯片学院”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由清华大学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下一个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统独立升级而来,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微电子学研究所”。
微电子所成立于1980年,前身是清华大学于1956年成立的半导体专业,专门从事微电子学和纳电子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微纳电子系则建于2004年,是清华大学微纳电子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机构。
现任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正是在2009年加入的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长期从事新型存储器及基于新型器件的类脑计算研究,涵盖了从器件、工艺集成、架构、算法、芯片以及系统等多个层次,先后承担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在“芯片学院”成立之前,清华大学已经向社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已在集成电路领域培养本科生4000人以上,硕士生 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根据数据统计结果,2016–2020 年,超过七成的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和科研一线。
与此同时,清华物理系、电子系、自动化系及精密仪器系也向国内集成电路行业输送了不少人才,清华系芯片公司成为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缩影。
据新财富统计,较为知名的清华系芯片公司有27家,既包括紫光展锐、紫光国微、兆易创新、长江存储、韦尔股份、卓胜微等国内头部公司,也有飞昂通讯、纵慧芯光、昆腾微电子、地平线机器人等初创公司,后者大多已完成C轮、D轮融资。
(钛媒体App编辑杨亚茹综合人民网、澎湃、中国基金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