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不可见的新冠病毒被绘上色彩还原形态、测温机器人“阿荼”把住健康防线、机械臂代替人力精准测核酸……今年4月25日,清华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从3月初至校庆当天,清华将以分主题系列直播的方式介绍学校的方方面面,在3月1日下午的校庆系列首场直播中,镜头对准了参与“科技抗疫“的清华人,他们以现场演示的方式,各显神通,亮出绝活儿,分享抗疫故事与科研人生。
绘图填色 新冠病毒露真容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赛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照片:他戴着纸制生日帽,捧着造型奇特的蛋糕——洁白的奶油上,倒插着红黄相间的脆筒,明显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创意。在37岁的生日宴上收到学生送来的这个礼物,李赛用了“惊喜“一词形容当时的感受,因为它的灵感蓝本就是团队最辉煌的成果:新冠病毒的形象。
李赛在进行新冠病毒结构的科普讲解。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供图
生命科学专业的师生内部流传着一句话“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去年年初,新冠疫情来袭,李赛团队迅速将“绘图”提上了日程,与病毒赛跑。“人们对自己看不见的东西总是会掉以轻心,只有尽快将新冠病毒真实、完整、清晰地呈现给世界,让大家看到它的骇人形象,才会让更多人重视起来。”李赛这样描述课题立项的初心。
7个人只用了100天,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课题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解析出完整新冠病毒真实结构的科研团队。在为病毒3D影像配色的时候,团队将病毒内核染成了阳光黄,表面的三种刺突蛋白被染成了红色、粉色和橙色,整体偏暖,让人过目难忘。李赛说,“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做病毒的颜色,最终的目的就是给人留下印象,起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察觉喜怒 AI监测人类情绪
对准电脑,抓取表情,屏幕上蹦出一个黄色卡通脸,它不喜不悲,代表此人心情为“平静“……这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彭凯平团队研发的AI工具,能够实时呈现受测者的真实情绪。
疫情不仅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着群体的心理状况。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牵手多家机构和单位,启动了“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紧急公益项目——召集23位心理学家、186位督导、3453名志愿者和2836名助理,开展了全球最大的一次心理学干预工作,为广大一线医护工作者和民众开展线上社会心理科普、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彭凯平介绍,他们希望用现代科技的方法观测心理的波动,特别是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去开发心理测量工具,提高人群行为和心理的免疫功能,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把守门户 小“阿荼“有大本领
去年起,清华校园入驻了一批特殊的成员,它们有一米多高,身材纤秀,通体白色,不管是进出实验室、图书馆还是宿舍、食堂,同学们都要主动去“打招呼“,把校园卡放入感应区,等待清亮的女声瞬时报出实时体温。
刘辛军团队和测温机器人‘‘阿荼’’。清华大学机械系供图
这个机器人小名“阿荼“,是由清华机械系刘辛军团队研发的,萌萌的小名大有来历,据刘辛军介绍,团队希望体温筛查在室外完成,把病原体挡在门外。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门神有两个,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给它起名“阿荼”,就是希望它充当保护神,照看健康的门户。
虽然“阿荼”的研发只花了106天,优点却很明显,跟目前市面上测温设备有区别:第一就是测温准确,精度能达到0.2度。第二就是将身份识别和体温测量结合起来,便于疫情防控中的轨迹追踪。现在,小“阿荼”已经从清华园出发,在各地疫情防控一线尽忠职守。
解放人力 机械臂采样显身手
一辆其貌不扬的大黄车,功能不是载人或者运物,而是充当了核酸检测的移动实验室,在今年的央视春晚和元宵晚会中,它亲临现场,给晚会的工作人员提供保障。这辆车上,机械臂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全程担负起了采样任务。
医护人员是疫情中最忙碌的群体,尤其在核酸采样环节,需要大量的人手,清华大学机械系汪家道团队研发的这一机械臂,正是出于解放人力的目的。
咬住筒型装置、稍作静止,“大黄车”上的小窗会缓缓打开,机械臂径直插入检测者口中,力度均匀地左右探过,迅速收拢,咽拭子采样全程不到2分钟。
“速度”是科研攻关中的硬骨头,初始版本中,机械臂采样需要长达6分钟到8分钟,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缩短时间,实现快速采集,是汪家道团队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如今,这一过程耗时不到2分钟,相比人工采样,方便快捷。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