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CIO说】上海比亚迪数字化转型侧记:让客户“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提到比亚迪,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块金字招牌,事实上,创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不仅仅是中国汽业产业的佼佼者,在IT产业、新能源等领域,也有着不逊于汽车业务的成绩单,由于大多是2B业务,所以虽不为大众所熟知,其地位却堪称是所处行业的隐形冠军。尤其是电子零部件业务,其发展成熟的时间要早汽车业务很多年。

作为上海市松江区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先进制造企业的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始建于2002年8月,经营业务涉及锂电池制造、太阳能光伏、汽车造型设计、轨道通信信号等产业,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人数约5000余人,占地面积逾57万平方米,在比亚迪集团每年数百亿的电子业务板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内外多家知名消费类电子(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品牌企业的锂离子电池及零部件的核心供应商。客户的水平决定企业的高度,他们近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也造就了上海比亚迪的快速成长并助力其市场先发及领先优势地位的确立。除了产品质量硬实力,客户对数据交互与共享、产品追溯、质量监测等系统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时刻都在考验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软实力。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以及客户数量的迅速增加,信息化建设如何能快速转型升级,通过自主研发并不断向产品化、平台化、市场化升级演进,在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同时提前达到(甚至)超过客户的业务需求预期,是公司信息化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

当数字化转型、IT业务能力输出等热门词汇与自主研发放在一起,就会引发诸多与理念创新和技术能力相关的疑问,对于这些问题,与上海比亚迪信息系统自主开发有着10多年『恩怨情仇』的“技术男”欧阳志东开篇就用那句很文艺的流行语调侃道:若不是生活所迫,谁会把自己弄的一身才华!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的自主开发也是一样。

服务转型驱动,让IT化被动为主动

作为大型OEM/ODM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满足两个“需要”:企业自身生产和管理需要、客户审核需要。客户审核作为整个项目最重要的一环,不但要考量产品品质、制造过程、企业管理规范性,更要考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IT系统的服务与支持能力是否能满足客户要求,对整个(销售业务)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审核的过程特别煎熬,不知道客户会提什么问题和要求,而且所有的改进只能是事后进行,非常被动。另外,就是产品检测,大部分客户都会要求将样品送到他们自己的实验室进行检测,遇上国际客户,送样及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动不动就要一个多月甚至更长,审核周期长、效率低、成本又高。这个对于业务部门来讲是难以承受之痛,而对于支持企业获取最大业务成功的IT部门来讲也是感同身受。

欧阳志东和他的技术团队痛定思痛,深入一线和业务部门多次交流沟通和探讨,最终总结出一个结论:2B业务的客户之所以那么重视对供应商的审核,归根结底是基于他们对供应商(包括产品质量、生产和管理过程、信息化等各方面)天然的不信任。在客户亲眼看到之前,即使供应商已经有了非常先进的自动化产线、规范化、智能化的生产管理和品质检测流程也是不能使客户完全放心的,因为对于客户来讲终究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有罪推定”)。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到一种能彻底消除客户“信任壁垒”的方法或业务模式——让客户看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服务,最终在让客户放心的同时化解自己的痛点。但是,通过自主开发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这个目标,对于上海比亚迪的IT团队来讲,那句话就得反过来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鸡汤励志的句子,一般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于是,如今为欧阳志东他们津津乐道的“产品品质综合管理平台”、“智能制造MES系统”,就这样在服务转型的目标指引下华丽丽地“初长成”。

智能制造MES系统,这个3.0版本不一般

最近两年,上海比亚迪智能制造MES系统已经升级至3.0,该版产品与之前从1.0到2.0的只侧重于功能的开发完全不同,是基于主动服务转型初衷,依赖新数字技术实现的基因之变。这种质变体现在三个方面:敏捷响应、快速迭代、松耦合。

公司基于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从最早的手动生产线到后来的半自动化和现在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很多设备和生产工艺都是自主设计和研发的。18年前,上海比亚迪建成投产的时候,业界还没有太多的二次电池生产和制造的规模企业,也很难找到市场化现成的针对电池行业的信息化系统,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很多生产、制造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大部分都是自主设计开发的。基于企业电池业务的行业特点、丰富的客户经验积累与自身技术优势,最新版本的智能制造MES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运营管理、物料管理、品质追溯、平台监控等核心功能模块,实现了电池生产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服务转型的长期规划,奠定了敏捷应对客户需求,持续创新的基础。后续系统还会进一步优化,增加以后客户审核可能需要的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员工生命周期数据、设备生命周期数据采集等相关功能,使整个智能制造系统功能完全走在客户审核要求之前,彻底由“被动应考”转为“主动备考”甚至“免考”。

产品品质监测管理平台:上海比亚迪IT系统中最靓的仔

IT的核心价值是支撑企业实现业务上的最大成功,对于这句话欧阳志东的理解有两方面,一方面在支持层面,实现企业的提效降本,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实现企业业务创新,打造新业态,输出产业价值。

让理想化为现实的,是今年上线的产品品质监测综合管理平台。在2020年以前,上海比亚迪的样品品质分析和检测工作,主要是放在客户那边完成的。常见的场景就是之前提到的比亚迪需要将样品递给客户去测试,除了技术方面的要求,高标准的国外客户还需要供应商检测实验室的系统、软件、硬件设备,管理和数据采集等能力全部达标,供应商自己的产品质量分析数据要全部无缝对接并同步到客户的信息系统里。

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除了时间等成本高,最大的痛点是比亚迪采购的检测设备可能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用的不同的控制软件,在设备之间不能连接,统一管理难的同时,能与客户对接的可能只有其中某一个。这些设备孤岛不仅造成了对外提供敏捷高质量服务的障碍,也为上海比亚迪自身的检测和管理带来了非常高的时间、设备采购和人工成本,且设备在业务量不饱和的情况下空闲率非常高。

于是,产品品质监测综合管理平台这个靓仔应需而生。一方面通过采用与MES平台化相同的方法论,通过自主开发的通讯控制程序实现了不同设备之间底层数据的打通,完全掌握了不同品牌检测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由之前的人找设备转为设备找人,同时相关岗位员工数量减少了50%以上、设备利用率提高30%以上、设备采购成本降低35%以上。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中间转化平台,实现了不同品牌设备与客户后台数据的对接。

除了支持企业自身业务的价值提升,产品品质监测综合管理平台基于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精准监控,让业务量相对较少时间段空余出来的检测能力具备了向产业链输出的能力。

技术加业务实力:让理想照进现实

IT系统的自主研发在中国制造业并不鲜见,但选择不同模式的利弊争论业界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对于上海比亚迪来讲,目前来看应该是利远大于弊的,在长期的自主开发实践过程中,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特有软件开发管理模式。

上海比亚迪信息化团队成员中大多数是技术背景,有着多年软件开发经历的欧阳志东坚持软件开发技术必须要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价值的开发理念,因此新入职的工程师的办公地点不是在信息部的办公室,而是在生产一线的车间现场,要让他们比业务部门的同事更懂业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设计并开发出真正解决生产和管理痛点、满足业务部门需要的好产品。

此外,持续关注新技术,注重跨行交流的习惯,让欧阳志东和团队同事可以突破2B制造业的视野局限。不仅能够为业务创新提供敏捷的支持,更能前瞻性地提出建议并落地,发挥IT引导业务创新价值的同时,实现IT部门向价值中心的转型。

生产管理优化无止境,客户服务提升没有终点。作为这两个平行目标的重要支撑,上海比亚迪的生产管理和品控等平台将持续进行管理的细化和数据的贯通,同时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IT技术的应用,让客户更加清晰地“看见并相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223A0GQ7T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