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红绿灯路口,有两名外卖骑手穿着外卖服,手执小红旗,边上还停着电动车,站在马路边指挥交通。这是福州交警对于违章电动车的处罚方式之一,有没有效果不好说,但很显眼,对于其他的普通民众,大概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对于外卖骑手估计作用甚微。因为外卖骑手有一个更大的“紧箍咒”——算法。
过去几天,《人物》杂志的一篇深度报道,叫做《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讲的是在算法驱动之下,外卖骑手需要不断地压缩送餐的时间,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早已超出常人的极限。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很多网友都在为外卖骑手鸣不平,可是两大外卖平台,只是象征性地加了个弹性时间,而且把这选择权给到消费者,这球算是踢给消费者了。
每单外卖送达时间从35分钟、到30分钟,到28分钟,时间在1分、1分的被算法系统吞噬。像不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每个环节固定好时间,完不成罚钱。100多年前,有个叫泰勒的人,手持秒表在计算工人搬运生铁的每个动作计所耗费的时间,然后通过大量的测算,规范了每个工人的动作及工作量(即“定额”);100多年后,有个叫大数据算法的东西,正在以一种无形的方式,自动抓取每个节点时间,然后给你一个最优的“定额”。
这套通过数据测量,由工程师确定标准、流程、定额的管理方法,被叫做“科学管理”,而泰勒也因此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之从被发明开始,这100多年来在工厂里掀起了“科学管理”之风,确实给企业带来了效率。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管理”变得越来越不科学。而问题的根源是“科学管理”把人当做了“经济人”,是追求物质经济利益的,但我们知道,人应该是“社会人”,人不是单纯的只追求经济利益,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归属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就是,人在工作岗位上,除了按要求完成工作外,他们还需要知道工作的价值、意义,并在这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决策权。还记得前面文章里,我们讲过人有三个基本需求吗?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归属需求。
于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的被人提及,一种叫“精益管理”的方法在企业慢慢开始盛行,同样是追求工作效率,可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变了,不再是有人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到就罚,把员工当作“机器”一样使唤,而是鼓励员工都参与到工作的决策中来。君不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高科技公司使用股权激励、阿米巴等方式来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自主性,甚至连海底捞都可以给一线的服务员免单的权限。
回过头来,我们发现外卖骑手是不是正在经历“科学管理”的不科学管理呢?据《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里介绍:“为了让骑手更专注地送餐,这个智能系统会最大限度地取代人脑——帮骑手规划多个订单的取送餐顺序,并为每一单提供送餐路线导航,骑手们不需要自己动脑,只需要根据系统的提示去完成,也同时承担被带入歧途的风险。”外卖骑手已经变成变成了算法下的送餐机器,最终会被算法压榨都连渣都不剩。
管理的出发点,是对于人性的假设,能够走得长远的管理方法一定是在效率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