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一线》作者 张琴 近日,瑞银集团在上海举办了首届“瑞银诺贝尔视角”论坛(Nobel Perspectives Live!)。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到上海,与超过千名大学生进行分享。 在与包括腾讯《一线》在内的媒体交流的过程中,三位经济学家阐述了自己对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以及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看法。 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是三位经济学家之中语速最快的一位。
这位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经济动力学的顶尖专家之一,他专注于研究金融市场与全球经济之间的关联性。 此前,他研究出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检验长期的股价是否可被预测。该统计方法挑战了有效市场理论,他因此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面对中国媒体轮番的问题“攻势”,汉森调侃称,虽然我们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但是我们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是专家。 在评论中国发展时,汉森教授表示,由于私营企业通常是最大的生产力来源,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尤为重要。 对于中国的影子银行,他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很多人在提到中国的系统风险担忧的时候就会觉得影子银行似乎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一个点,但是我觉得可能从中国的经济情况来看,影子银行也有它存在的一个意义或者重要性所在,因为它也是企业获得资金来源的渠道之一。” 在汉森教授看来,在未来需要关注的是怎么能够把资金、资源投到更多的包括高科技领域的一些创新活动,这样可能能够进一步去维持和支持中国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 相比于汉森教授的快语速,埃里克 ·马斯金(Eric S. Maskin)无论在开口之前还是在说话的过程之中都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这位面相和善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在2007年因其机制设计理论而赢得诺贝尔奖。
马斯金经常指出经济学关乎理解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研究领域——机制设计是关于改变这个世界从而使其更加美好和公平。 当谈到机制设计和中国经济时,马斯金教授指出,除了包含持续市场化和资本市场改革在内的经济环境变化以外,中国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是推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而对于中美之间的关系,马斯金教授认为,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并不是非常大,从美国的这个角度来讲,即使总统考虑要来提升关税,从美国国会的角度来讲不太可能会持同样相同的意见,所以他并不觉得两国之间会出现贸易关税方面的一些摩擦或者出现贸易战。 当被问到当被问到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否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超过美国,希腊裔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Sir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笑着把问题推给了两位美国经济学家。
“作为一个欧洲人,我们真的不关心这个,我们在一边就跟看体育比赛一样看个热闹。”他调侃称。 这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和政治学教授,在2010年因其对搜寻摩擦市场和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 媒体在报道欧元区与欧洲整合的未来方向时称,皮萨里德斯,这位居住在伦敦的塞浦路斯人,无疑是获得诺贝尔奖同伴中欧洲经济领域的专家。然而,皮萨里德斯的研究不仅着眼于欧洲,他还关注全球经济增长与经济政策的发展。 对于目前处在一个机器人和机械化时代,皮萨里德斯教授认为,在金融科技、智能投顾、自动驾驶汽车和自动化的大环境下,人工智能(AI)将在未来几十年全方面推动经济和技术发展。 他认为,虽然制造业就业将因此下降,但是中国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大。 皮萨里德斯教授补充说,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就业人口 70%以上。相比之下,在中国该比例不到50%,因此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过去30年劳动力转型非常成功,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进入沿海,从事非农工作。”皮萨里德斯表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就不需要这样的转型了,很多人担心机器人可能会破坏就业机会,但还是应该拥抱高科技和创新,同时提高技能以从事高技能的服务行业。 相比之下,马斯金则设想得更遥远,在他看来,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全面取代各行各业的工作,但人们依旧可以享受着政府所提供的保证金,而步入“有闲阶级”。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