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2020年最火爆的商业形式,非“直播电商”莫属。不论是疫情的爆发催生了一个“全民直播”的新时代,还是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直播带货”成了新风口。一场直播,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的观看量,甚至上亿元的成交额,这无疑是让任何一个品牌商家都要眼馋的“流量池”和“交易场”。
“618购物节”刚刚落下帷幕,一些商家刷单造假的问题便浮出水面。
据报道,有数据显示,6月18日当天,15位消费者一下子购买了188台电视,平均每人买了10台以上的电视。
在直播带货领域,刷单问题亦不容小觑。一场直播,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的观看量,上亿元的成交额,可能让很多商家垂涎三尺。不过,有商家发现,自己找的直播带货不仅无法实现原本希望中的大卖,甚至收入都无法覆盖主播的出场费。
出现上述现象,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刷单制造了虚假繁荣,误导了很多人。“刷单”即虚假交易,是一种通过付费委托个人或组织假扮读者、观众或者消费者,从而提升阅读量、点击量、观看量、销量的行为。
据报道,在直播热的带动下,屡禁不止的刷单“灰产”正在重新活跃,直播间粉丝、点赞、人气、评论皆可刷。增粉100只要8元、“1288赞+88条真人评论+10万播放”只要30元,甚至粉丝评论、互动、销量、发言的间隔时间,都可以随意设置。“刷单已经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了。”这是多位行业内人士无奈的共识。
客观来说,刷单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上确有难度。在刷单与反刷单的博弈中,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从技术上看,刷单行业的背后是群控行业。所谓群控行业,可以想象一个放置了很多的大铁架子,每个手机都接着充电线,手机里面有SIM卡,运行着很多软件,然后可以控制和指挥这些手机。用铁架子上的手机,虚拟出一个个用户,就像有人在真的用手机一样。
除了技术上的博弈,更深层次看,刷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各方共谋”。首先是网红、大V的需要。流量多了,粉丝多了,别人眼中的影响力就越大,自然售卖广告、直播的价格更高。在刷单的指引下,有时刷单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但各方的这种“合谋”,是一种短期性的“繁荣”,并不意味着有长期合理性,也不意味着对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利。所以,平台需要不断想办法,去杜绝虚假用户。而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来说,应积极地在法律范围内打击刷单“灰产”。
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效治理的问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