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下午,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贾建民教授受邀做客港中大(深圳)第一期“中大名师讲座”,为在座师生解读他近年来基于大数据开展行为研究的成果。
“中大名师讲座”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定期邀请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学者做客“中大名师讲座”,以促进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主讲嘉宾:贾建民教授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
市场学系教授和系主任
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中大名师讲座”回顾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贾建民教授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例子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利用大数据开展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在当今社会的各种应用。他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大数据的“时空关”(即时间-空间-关联)三个维度来洞察当今的商业和社会问题,并鼓励大家对好奇的事件进行研究。
贾教授总结了三种数据,分别是社会网络数据、流动性数据、以及APP数据。这些数据是由人们的日常行为驱动而产生,因此描绘了人类的基本行为特征。通过“时空关”可以研究用户数据所呈现的时间、地点、以及社会关联信息,更好的洞察人们的行为。研究者能够通过这组复合信息,结合与之相关的朋友等其他信息,借助机器学习来推知个人的社会阶层、收入水平、以及信用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创造更好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利益。
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向港中大贾教授赠予“中大名师讲座”纪念证书
在科学研究方面,贾教授说明了如何通过大数据寻找研究问题、如何将大数据融入行为研究、如何解决大数据行为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如何开展大数据的现场实验和自然实验等。特别是通过现场实验或者自然实验,可以产生出大数据(往往是自变量)所缺少的描绘研究对象的因变量,并以此来建立大数据自变量与行为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涉及的具体研究问题包括移动社会网络中的利他行为、地震情况下的应急沟通行为、以及手机App使用对灾后感知风险的影响等。非常有趣的是通过研究雅安地震前后受灾人群手机上的多种娱乐活动是否中断,来获得如何开展灾后心理重建的重要信息,并可以以此指导人们实际的修复行为,创造社会价值。
对于大数据研究,贾教授表示兴趣和好奇心在研究中是很重要的,它能指导研究者从大数据和实际生活中发现更多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和事件。
学生感想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需求的年代,对人个体或者群体的行为研究是一个注定拥有无限潜力的领域。听完贾教授的讲座后,我对大数据这样一个已经发展趋向成熟的工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从理论和实践双面了解了大数据模型在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另外作为一个四川的同学,教授对地震前后群体的手机使用规律的分析更是六六六,与自身的体验契合度非常高,这也更让我体会到了大数据在针对一些问题分析时的有效性。
——郭晓涵
2016级理工学院学生
聆听了贾建民教授的讲座,自身获益匪浅。大数据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近几年来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贾教授深入浅出,直观的数据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潜力。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大数据的实用性有了更多了解。
---管天尧
2017级理工学院学生
鸣谢校长办公室及理工学院
文案/ 张欣怡(2016级经管学院学生)
排版/ 郑天晴(2016级经管学院学生)
摄影/ 邵鹏韬(2015级理工学院学生)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