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篇
疫情期间,5G应用大显身手,赋能各行各业,凝聚了数字化转型的共识。近期,中央对5G发展高度重视,多次提出要加快5G建设,特别提到要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未来一段时间,泽传媒也将持续关注5G发展为传媒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并推出七嘴八舌话5G的【5G吧啦啦】系列策划,欢迎各电视台、新媒体平台积极参与讨论,提供自身正在尝试的成熟应用场景,畅想智慧生活无限可能。
近年来,随着5G网络的加速布局,“耳朵经济”越发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风向。上班路上听电台、散步时听音乐、睡前听有声书……“听”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广播的声音传递恰好可以解放收听者的眼睛和手,无论是匆忙地赶路还是闭目养神之时,都可以有广播声音的陪伴。“眼睛红利”弱化了,“耳朵经济”开始被挖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系列贴合当下社会现状的战“疫”作品相继上线,除了歌曲、诗朗诵等形式外,广播剧也成为不少创作者的首要选择。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热播的抗疫广播剧《大爱无疆》、上海广播东方之声的系列微广播剧《特殊房客》、北京文艺广播组织创作的微广播剧《北京防疫一家人》、西安广播电视台录制的广播剧《你好,我的城》等多部围绕战“疫”创作的广播剧陆续播出,在鼓舞抗疫士气的同时,也证明了广播剧的市场活跃度。
广播剧成为视听节目形态的新宠
工作时,不能看小说、不能追剧,听音乐觉得无聊;开车时,不能看视频,听音乐又容易犯困。在生活的许多场景中,当双眼、双手被占用的时候,我们的耳朵就是一个完全不受场景限制的接收通道,相比用眼睛看,我们需要外来的声音来满足头脑和耳朵的需要,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各类音频APP,如喜马拉雅、荔枝、蜻蜓、猫耳等都推出了有声书、精品电台、广播剧等节目。从《中国好声音》到《声临其境》《声入人心》,电视和网络平台上主打声音类的娱乐节目不断增加,颇受观众关注和喜爱,由此也带动了音频平台各类有声读物的快速成长,因此,以声音为载体的新型IP打造模式也在音频平台逐渐兴起。
相比影视剧,广播剧具有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回款率高、受众固定且粘性高等多方面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作为“耳朵经济”下一块极有潜力的新蓝海,基于IP化发展的本质决定了其可控性也比一般影视剧更强。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幼童、课业缠身的学生,抑或忙于充电的白领,都可以解放双眼,将有声阅读作为自己日常学习或娱乐的首选。2019年,喜马拉雅推出了《三体》广播剧并大获成功,这预示着广播剧正在进入大制作时代,为中国IP改编开拓出一条新路。
为“听”付费已成为用户习惯
“耳朵经济”也可以称为“音频经济”,它的崛起最关键的一点是听众“付费习惯”的养成。近几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再加上在线音乐、视频网站、网络文学等多个行业,通过优质内容不断培养消费者的付费意识,养成其付费的习惯。如果说移动互联网和汽车的普及,给“耳朵经济”提供了生长的土壤,那么付费意识的养成则是“耳朵经济”崛起的“养料”。如今,最初的知识付费已经进化成了内容付费,用户不仅愿意为学习课程付费,为看视频、听音乐付费,也愿意为听有声书、听广播剧付费。
优质内容的增长,内容付费的市场潜力还很大。随着广播剧大制作的投入,以及听众消费的进步升级,用户内容消费的目的性也在不断增强,个性化的内容消费需求日益凸显,追求高质量的消费品质逐渐变成广大听众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广播剧的付费习惯和意识也在逐渐养成。移动音频的内容付费,特别是以广播剧为代表的有声小说的内容付费,是平台方通过市场先发优势和运营在内容付费领域重点开拓的对象,热门图书所聚集起的“原著党”为广播剧的付费模式打开了广阔的市场,付费模式则成为广播剧走得更好与更远的利器。
5G时代,优质内容是决胜“筹码”
在这样一个日渐繁荣的声音市场里,只有“优质声音”才能唤醒大众的“耳朵”。这个“优”不仅是音色优美,更是内容要优质。近年来从音频APP的发展也能发现,引进优质内容、优质声音以及利用“名人效应”,已经成为音频平台争夺用户的重要方式。另外,内容优质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打造独家和富有平台特色的产品,这正是这个行业差异化发展的路径之一。对于声音类节目而言,只有好节目才能吸引观众关注;只有不断提升节目质量,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广播剧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广播剧的发展不仅仅只依靠“内容为王”取胜,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其制作与传播在其网状关系中得以不断被强化,一个广播剧作品经作者发布到互联网后,听众和作者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听众不仅可以在欣赏作品时进行评论、点赞或转发,也可以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改写、二次创作。
5G时代的到来,给广播带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其得以从衰落的境地中走出来。“听”生意则借着互联网这一东风,开辟全新的市场,拥有发展的无限可能,“耳朵经济”终将迎来它的春天。
文/敖慧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