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在前面
有了人工智能以后,
人类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拥有了人工智能之后,
就等于拥有大量不怕苦不怕累的廉价劳动力。
它们不但能替人类做体力劳动,
还能替人类做脑力劳动,
很多时候比人类做的还要好。
也有人认为,
人工智能看起来很美好,
但实际上非常危险,
人类必须小心。
科幻小说甚至常常设想人工智能拥有了反抗意识,
试图消灭人类。
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发出警告,
呼吁我们限制人工智能的研究,
警惕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
这些讨论都或多或少脱离了我们的现实。
也许,
他们的设想就像人工核聚变一样,
长期处于“再过30年就能实现”的乐观中。
但实际上过了好几个30年,
却仍然没有实现。
无论如何,
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与其白日做梦,与其患得患失,
我们不如客观地了解一下,
现在的人工智能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人工智能的思考
机器到底能不能思考?
计算机科学家艾兹赫尔·戴克斯特拉认为,
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潜水艇能不能游泳”。
如果游泳的定义是
“利用四肢、鳍或尾巴在水中前进”,
那么潜水艇肯定不会游泳,
因为它既没有胳膊也没有腿。
同样的道理,
机器也能“思考”,
只不过不是我们所设想的那种思考。
我们可以说,
机器在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的思考,
使得自己在某些具体的任务中,
像人类一样能看、能听、
能想、能说、能动。
1950年,阿兰·图灵发表了一篇论文,
叫做《计算机器与智能》。
他提出,
与其去研究机器到底能不能思考,
还不如去让机器参加一个智能的行为测试,
也就是图灵测试。
为了让机器能够通过某种计算机程序学会“思考”,
人类科学家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
熬过了两次低谷,
经历了三次高潮。
来源:机器人大讲堂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