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自1月7日起连续三天在七版要闻版推出“大数据观察·网聚青年力量”,聚焦当代年轻人在网上释放出的蓬勃朝气与澎湃动能,数据和采访显示,年轻人许多积极投身在线岗位,或者在线兼职赚取零花钱,以工作在互联网上为乐,还有一些人做公益、捐步数分文不取只为传递正能量。
早在去年4月,光明网也曾发表评论《年轻人上网,也是“务正业”》,提出那些传统眼光中“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及其日益多元化的择业观念,也不啻为是改革开放的一种“现代化成果”。
时代在发展,长一辈对于年轻人上网求职、谋生、娱乐、成长等,已经由不理解变为接受甚至支持,了解到他们在这个愈加开放包容的当下,自身定位从观察世界到影响世界,这是一种共同进步。
那么作为媒体人,我们反向思考,年轻人赖以生存的互联网新媒体,未来是否能够为其成长提供更多助益?作为互联网产品的创作者、开发者、推广者,该如何真正走进年轻人的世界,与其构建共同的生活底色和价值取向?
视频网站在推出优质节目的同时,是否可以在方便年轻人学习知识、练习技能方面提供空间?除了追剧刷综艺,学音乐、学舞蹈、学设计、练口语、刷级模拟考等在未来技术的发展之下,都将变为可能。充值的会员、刷视频获的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学习金币;以答题闯关形式练级,通关后有红包奖励等。这或许对于平台而言,比vvip模式更值得尝试。
短视频平台带货能力一流,经历一番整改后也在价值引导方面有意识向主流媒体看齐。数据显示,短视频的观看者们其实除了围观心态,更多的是自我表达的诉求。如何让年轻人们在观赏和收看短视频时有更多参与感,并引导其为平台更加风清气正建言献策,是下一阶段短视频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微博微信的社交功能可否进一步延伸,帮助圈层迭代,在年轻人求职晋升方面提供诸多机会?各类宣称利用碎片时间赚零花钱的App,能否摈弃广告硬植入和拉人发展下线的套路,真正通过互动让平台和用户获得双赢?
这些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或许不是技术应该背的锅,而是平台管理层、设计层需要思考的事。既然我们总说,大数据为生活提供服务,那么当权威调查数据实实在在摆在面前,就不该无所作为,要利用好这份数据,为年轻人奉上更为丰富的成长套餐。多一些找到学习和兼职途径从而拥有充实闲暇时间的学生,就会少一些为透支生活而陷入高利贷陷阱的失足孩子;多一些为生活努力向上、不断奋斗的上班族,就少一些无所事事、寄生热搜传播网络暴力的键盘侠。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